金融危机对农业的影响

2024-05-20

1. 金融危机对农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农业的影响:
第一,农产品的价格全面下行。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下行压力将会继续加大。这是我们感觉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方面,就是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
第二,农民工就业困难,就业岗位大幅减少
第三,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
第四,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困难加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不少的中小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出现资金短缺,开工不足,效益下滑。

扩展资料: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美国消费支出占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国国内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约为1万亿美元。
短期内,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无法弥补美国经济对华进口需求的减少。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
其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
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与我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矛盾,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上半年中国继续延续出口增长减速的趋势。从出口金额看,上半年同比增长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长速度降低近6个百分点;
从出口数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长8.44%,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长速度。除了出口数量减少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出口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
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统计,前5个月收到的报损案件金额高达3034万美元,同比增长80%;已支付赔款895万美元,同比增长525.6%。其中,2008年理赔量比2007年同期增长525.6%,本地企业的海外坏账率增长约为268%。
具体到行业,保险业近年来总体处于上升状态,除了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保费增速降低,但仍超过10%。纺织行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8年9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较8月份减少近6亿美元,较上年同月仅小幅增加约3亿美元,9月份出口延续了8月份微幅增长的趋势。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以美元计价的纺织出口接近零增长,以人民币汇率计价的出口额持续负增长,20%的纺织企业出现亏损;汽车行业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总体表现低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8月,乘用车产销463.24万辆和455.03万辆,同比增长13.67%和13.1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8.32个百分点和10.94个百分点。
从8月份的汽车销量来看,欧洲同比锐减16%,北美降幅达15.5%,日本汽车销量下降14.9%。而中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5.4%,环比下降了6.0%;
船舶行业也深受其害。由于金融危机,世界船舶融资的形势也日益严峻,欧洲许多银行都暂停了船舶融资业务,预订船舶但未获融资的比例明显上升。
一些船东被迫取消船舶订单,如香港金辉船务取消了在大连船舶重工订购2艘VLCC的订单,雅典OceanautInc取消9艘7亿美元散货船订单,韩国、印度中小船东也相继出现了取消订单的情况。
就地区而言,东部地区由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所受损失相对较严重。广东有2万至3万家大大小小的工厂倒闭,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合俊集团旗下的两家玩具加工厂倒闭,6500名员工面临失业,这是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实体企业倒闭规模最大的案例。
就出口国家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较为明显,对欧盟和大洋洲的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出现了强劲增长态势,上半年中国对拉美、非洲出口金额增长都在40%以上,远远高于对欧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额增长速度。
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与扩散,中国对欧洲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对中国整体出口增长构成严峻挑战。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次级债券衍生合约的市场规模被放大至近4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7倍之高。
日本媒体报道这次危机将导致全球金融资产缩水27万亿美元。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撰文指出:“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现已显现,世界经济下滑几成定局。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出口将减少,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用开始消弱;
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目前,扩大内需,尤其是刺激消费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统一的经济调整口径,但仅依靠个体经济行为(个人与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显然有些“牵强附会”。
实践表明,当经济处于衰退、或预期衰退时,(我国仍处于良性轨道上,但经济下滑)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应该说,从不久前的“反通胀”到今天的“保增长”政策突变,正在考验着政府宏观经济驾驭和调控的能力。
经济领域的剧变带来了人心理上的改变,他们越来越失去安全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排山倒海般到来的金融危机不啻于美国经济领域的“9·11”。
美国人开始质疑美国政府的决策能力,美国数家新闻媒体23日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8%的接受调查的人认为,当前美国国家路线不对。
民心的这种微妙变化,无疑将在即将白热化的美国大选中发挥“威力”,因此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都在不遗余力地批评现政府的决策之余,还热情洋溢地发布解决经济困境的“妙招”,为的就是争取这部分选民。
金融危机也直接冲击到个人的生活。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经济困境降低了人们的支付能力,这不仅使得还不起房贷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普通美国人抱怨,连日常开支都要一再思量、一再缩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农业的影响

2. 金融危机对农业的影响有哪些?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最主要的又在四个方面:
第一,农产品的价格全面下行。据监测数据:2008年9月份以来,多数的农产品价格由前期持续上涨转为掉头下行。今年以来,价格下行的压力持续加大。比如,2月份,稻谷、玉米的价格分别比2008年9月份下降了5.1%和11.5%。猪肉比2008年2月份(猪肉价格最高的时候)同期比下降了21.1%。2013年1月份受节日因素影响,全国农产品的价格有所回升,节后部分农产品价格一度回落。其中,鲜活农产品的价格,春节后曾经连续三周下跌。据分析,由于全球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普遍增产,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生物燃料用粮大幅减少,以及国际投资资本的撤离,国际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将进一步显现。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下行压力将会继续加大。这是我们感觉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方面,就是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
第二,农民工就业困难。去年四季度以来,沿海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中小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严重,这些企业的许多农民工在春节前,不得不提前返乡,从我们农业部最近几次调研掌握的情况看,返乡农民工的数量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0%左右。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数字是一个动态的数字。在不同的时点有不同的数据。据农业部最近对重庆等输出大省调查,大概有80%的返乡农民工春节以后已经再次外出或准备再外出。另外,我们对浙江省的杭州市和绍兴县都进行了调查,就业岗位明显减少。就这两个点来说,就业岗位较大幅度减少。因此,我们分析,到今年5、6月份,这个问题可能会暴露的更加充分一些。
第三,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2008年我们国家的园艺产品、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出口仍然保持增长。但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我们讲的是出口额保持增长,去年的价位比较高,有的产品出口额增长、出口量增长。有的产品出口额增长,可能出口量不增长,或者是下降。从出口额来说,蔬菜是64.4亿美金,同比增长了3.7%,增速下降10.8个百分点;水果出口额42.3亿美金,同比增长了12.8%,这个增速下降了38.6个百分点;果汁出口这个问题比较大,特别是苹果汁,出口是12.3亿美金,同比下降7.4%,这种情况是没有过的,就是出口量下降,出口额也下降。畜产品出口额是43.9亿美金,同比增长8.5%,水产品出口额是106.1亿美金,同比增长8.9%,增速都在下降。
第四,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困难加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不少的中小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出现资金短缺,开工不足,效益下滑。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乡镇企业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尤其是面向欧美市场的乡镇企业,订单的金额和出口交货值的增长幅度,均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滑坡。第四季度下降幅度逐渐加大。据农业部对各省年末预报数汇总统计,第四季度全国的乡镇企业月平均出口交货值2650亿元,比全年的月平均数低了8.9%。全年的出口交货值是34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速回落了7.46个百分点。
总的看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叠加,使得保持整个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这个形势显得异常复杂和严峻,任务十分繁重,难度和压力明显加大。我们农业部门将努力增强全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毫不动摇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按照“保价格、促生产、稳粮食、保供给、促增收、扩内需、增投入、强基础”的思路,认真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扎实做好农业、农村经济的各项工作,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3. 金融危机对中国农药行业的影响?

经济危机时,农产品的价格下跌(暴跌)造成一种供过于求的假象,在危机后期又因产能问题,会伴有饥荒等产生。(参照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直接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有几方面:
  1)从年初的农副产品的暴涨,价格比去年涨上约150%,到下半年的7月开始的过山车,价格回落至前年11月的水平。如大豆的价格年初一路飙涨,最后又回到原地。
  2)因农产品价格的问题,农民收入受到冲击,消费比要下降2-5%。
  3)土地的流失也造成农民利益的受损。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防止中国农业因经济危机有大的滑坡,已经出台几项措施应对经济危机。
   国家明令提高今年的粮食收购价格,为了稳定粮食物件,进而稳定相关产业。其次规定农业用地最低底线18万亿亩的警戒线。最后是在国家的4万亿扩大内需的投资中,有关农业及农业相关产业约8000亿人民币,有农村公路改造,用电改造,东北货运铁路改造等,目的防止农业滑坡,重蹈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时,美国农业的覆辙。
   中国还是农业比重很高,人口基数很大的国家,因此农业在我国的比重应该在很长久一段时间会很重。所以,多农药行业的打击不太大。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还是好过的。

金融危机对中国农药行业的影响?

4. 金融危机对养殖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直接导致返乡农民工增加,因此养猪的散户回归可能性很大:由于内地农村缺乏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农民工返乡再就业的问题比较突出。养猪业投资小,而且去年的高猪价让很多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据调查,已经有不少农民工欲重操旧业,继续从事养猪业。之前散养户的退出,部分市场已经被规模场填补,现在散户若回归,将使后市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再次增加。 

养殖场/户资金实力充实,“扛”亏损力强:2007年开始猪价飙升让养殖场/户资金实力明显充实,一旦2009年出现生猪供大于求,进入亏损。市场经验告诉大家,谁能扛过亏损期,谁就将收复失地,迎来新一轮高盈利周期。因此,一旦亏损,资金实力就将决定谁更能“扛”,假如大家资金实力都很充足,都在等着别人退出,哪么2009年的亏损期也许会很长。 

替代品供应充足,集体跳水可能性大:在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种,猪肉并非是稀缺性很高、可替代性很低的食品。由于生长周期原因,2009年猪肉、禽蛋、禽肉等供应都将大幅增加。相互之间的替代作用极有可能导致肉禽蛋等农产品价格集体大跳水,一同进入亏损。 

2009年生猪市场将迎来“寒冬”: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对2009年的生猪市场并不乐观,但同时也并不过分悲观。生猪出栏的增加,需求进入淡季,可能会导致2009年9月份以前很难走出低迷,因为生猪市场一旦供大于求,就必须淘汰过剩的部分,否则就很难转为供不应求,行情也就无法走出低迷。 

但是,历史上很少有哪轮周期的亏损期持续一年以上,因为进入亏损后3~5个月,多数养殖场/户的资金链就会断裂,抗风险能力差的就将被动退出,开始淘汰母猪,这样在淘汰母猪后3、4个月内生猪供应就会逐渐由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从而走出亏损。 

因此,我们预计2009年10月份后随着需求逐渐进入旺季,行情走出亏损的可能性非常大,新一轮的盈利周期又将到来。 

应对预案 

2009年规避亏损的最佳时机还未彻底过去,争取在2009年1月底的春节前将能出栏的尽量出栏,包括生产性能差的母猪,尽量压缩存栏,将存栏量降至最低。现在是育肥猪养殖户最不适合补栏商品仔猪的时候,也是市场风险最大的时候。 

2009年生猪市场走出低迷前,尤其是亏损后期,当大量淘汰母猪现象出现后,是补栏母猪的最佳时机,资金实力充足的可以借机“抄底”。合理规避市场风险的同时抓住最佳时机。 

你可以找农业网站看一下专业的生猪市场预测报告,比如农博网什么的。对了,有一个 神农信息网 里每周都有专业的生猪市场资讯报告,你可以去看一下! 

还有: 
生猪市场在经历了2007年的疯狂上涨后,在2008年5月份开始“跳水”,暴跌行情持续至10月底。进入冬季后随着需求的增加,行情有所反弹,但今年的生猪市场并不会延续这一反弹势头,可能是一个“寒冬”,新一轮的周期将开始。 

从有利因素来看,第一,猪价跳水引起的连锁反应已及时遏制母猪存栏增长势头。猪价跳水引起连锁反应,养殖赢利下降,商品子猪补栏积极性下降,子猪价格下降,母猪补栏积极性下降,母猪存栏增速下降,同时部分养殖户淘汰生产性能差的经产母猪,这都大大减轻了今年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第二,饲料原料价格回落使生猪成本线下降。200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回落,生猪成本线随之下降,生猪亏损的程度也就随之减轻。第三,宏观政策扶持养猪生产。近日,中央下达4万亿元资金拉动内需,同时颁布实施新的土地政策,这就意味着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将向农业倾斜。养猪业作为畜牧业的主体,届时可能获得较大的扶持力度。最后,随着规模养殖场大量增加,养殖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经过2006年~2008年的洗礼,大量的散养户退出养猪业,规模养殖比例增加。同时,2007年开始超高赢利使得幸存下来的猪场资金实力大增,更多新的规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长期从事养猪业,并且经过洗礼后存活下来的规模养殖场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在2008年5月份开始的猪价大跳水期间,不少规模猪场采取了淘汰经产母猪,降低母猪存栏量的措施,就是一个例证。 

然而,影响生猪生产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 

第一,母猪存栏量“刚性”强,主动下降的难度较大。目前,母猪存栏结构以生产力旺盛的青年母猪为主,不到迫不得已养殖户很难主动淘汰母猪,除非出现长期深度亏损,资金链断裂,最后不得不淘汰。 

第二,农民工返乡增加,散户回归的可能性较大。世界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我国众多沿海企业,目前国内已经出现农民工返乡潮。由于内地农村缺乏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问题比较突出。养猪业投资小,而且2007年的高猪价让很多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据调查,已经有不少返乡农民工欲重操旧业,继续从事养猪业。之前散养户退出,部分市场已经被规模场填补,现在散户若回归,将使后市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再次增加。 

第三,在宏观经济不乐观的背景下,猪肉需求面临萎缩。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我国GDP增速放缓,失业增多,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意愿非常谨慎,猪肉作为“非主粮”,需求必将受到影响,目前已呈现出萎缩迹象。 

第四,养殖场(户)资金实力充实,“扛”亏损力强。2007年开始的猪价飙升让养殖场(户)资金实力明显充实,市场经验告诉大家,谁能“扛”过亏损期,谁就将收复失地,迎来新一轮高盈利周期。因此,今年一旦出现生猪供大于求,出现亏损,资金实力就将决定谁更能“扛”。假如大家资金实力都很充足,都在等着别人退出,那么,今年的亏损期也许会很长。 

第五,替代品供应充足,出现集体跳水的可能性大。在日常饮食结构中,猪肉并非是稀缺性很高、可替代性很低的食品。禽肉、禽蛋、牛羊肉、蔬菜、水果等各种食品都在争夺消费者的菜单。2008年的高猪价,不仅让生猪生产规模扩大,而且还引起禽肉、禽蛋价格上涨,生产规模扩大。由于生长周期原因,今年猪肉、禽蛋、禽肉等供应都将大幅增加。这些品种相互之间的替代作用,极有可能导致肉禽蛋等农产品价格集体大跳水。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对今年的生猪市场并不乐观,但同时也并不过分悲观。出栏的增加,需求进入淡季,可能会导致生猪市场在今年9月份以前很难走出低迷。但是,历史上很少有哪轮周期的亏损期持续1年以上,因为进入亏损后3个月~5个月,多数养殖场(户)的资金链就会断裂,抗风险能力差的将被动退出,开始淘汰母猪。这样,在淘汰母猪后3个月~4个月内生猪供应就会逐渐由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从而走出亏损。因此,预计今年10月份后随着需求逐渐进入旺季,行情走出亏损的可能性非常大,新一轮的盈利周期又将到来。 

那么,新一轮周期是否会重现2007的超高赢利?应该看到,2007年的猪价狂飙,以及所带来的超高赢利都是历史上所罕见的,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先是亏损期间大量母猪被淘汰,母猪存栏大幅下降;紧接着高热病重创扛过亏损期的养猪场,母猪存栏量再次大幅下降;之后是宏观经济通货膨胀压力大增,整个物价体系大幅涨价,饲料原料等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通货膨胀背景下人们购买力强,需求旺盛……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才共同造就了2007年的超高盈利。目前,宏观经济环境是通货紧缩压力增大,需求在萎缩。如果今年在亏损期过后不出现重大疫病的话,生猪市场的价值规律本身就可调节市场逐渐向均衡水平波动,而非离均衡水平越来越远。因此,今年的生猪市场在不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的前提下,将趋向于收敛性蛛网,2007年的超高赢利很难再现。 

面对今年的亏损预警,我认为规避亏损的最佳时机还未彻底过去,养殖场(户)应争取在春节前将能出栏的尽量出栏,包括生产性能差的母猪,将存栏量降至最低。现在是市场风险最大的时候,也是育肥猪养殖户最不适合补栏商品子猪的时候,而在今年生猪市场走出低迷前,尤其是亏损后期,大量淘汰母猪现象出现后,是补栏母猪的最佳时机,资金实力充足的可以借机“抄底”。 

建议现在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母猪,保持资金。猪价在10月左右有很大可能会上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