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海迪、洪战辉、邰丽华的事迹的人还有谁

2024-05-15

1. 和张海迪、洪战辉、邰丽华的事迹的人还有谁

杏林子
海伦.凯勒
黄美廉
霍金 
雨果

和张海迪、洪战辉、邰丽华的事迹的人还有谁

2. 下面是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洪战辉的简要事迹及颁奖词:  简要事迹: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

      邰丽华——无声世界创造美丽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事迹:2005年的春节晚会,一下子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邰丽华以及她领衔的舞蹈《千手观音》。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答案不唯一)   

3. 分别说出张海迪,桑兰,邰丽华的事迹(不用祥说)

张海迪:她本来是一个舞蹈演员,但是意外使她失去了双腿,但是,她并不放弃,转行从事文学,并小有成就.
桑兰:她原来是一个体育运动员,但因意外事故使她下肢残废,终止职业生涯,但是,她不灰心,从事了其他工作(据说是体育解说评论员之类的),并一直关心中国的体育事业.
邰丽华:2007年春晚排在第一个的人,先天性的失聪使她失去了听力和语言能力,但是她不气馁,毅然从事自己喜欢的舞蹈事业,最终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觉得这些还是有点简单,不过时间不够了,就写这么多啦.

分别说出张海迪,桑兰,邰丽华的事迹(不用祥说)

4. 求洪战辉事迹 高度概括

自己节选200字学习洪战辉 在磨砺中成长 

看了洪战辉携妹求学的新闻,一位大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对我们来说,学习洪战辉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堂生动的挫折教育课。洪战辉让迷失的人找到方向,让失望的人找到希望,让身处逆境的人找到力量。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免不了碰上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关键是如何对待它。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因此,挫折和苦难是信念、意志和能力的试金石:信念坚定、勇于接受挑战的人,能够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喉咙,从挫折和困苦中汲取成长的智慧,把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意志不坚定或容易满足的人,可能会打拼一阵子,但往往半途而废,无奈地举起投降的白旗;胆怯、懦弱的人常常被挫折和困难吓倒,有的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有的望风而逃、一败涂地。 
然而,挫折和苦难并不是天然的财富和垫脚石,要从中得到财富和智慧,需要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坚如磐石的信念和经年累月的坚持。面对捡来的妹妹无助而期待的眼神,少年洪战辉顽强地奋斗了12年;为了照顾生病的老母亲,大学生张尚昀白天外出打工,挣钱为母亲治病,晚上守着母亲挑灯夜读。“当代保尔”张海迪已与病魔抗争了45个春秋,带给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热情洋溢的笑容。在艰辛和病痛面前,他们选择了独立和坚强,选择了责任和担当。在他们看来,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重担;只要精神不垮,就没有解不开的难题。 
和乐观顽强的洪战辉相比,有些大学生应当感到惭愧:他们的学习条件要好得多,生活的压力要小得多,却没有感觉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反而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闷闷不乐、顾影自怜、怨天尤人。有的遇到挫折后,殴打、虐待小动物,发泄自己的不满;有的在感冒后不去医院看病,而是千里迢迢地跑回家找父母;还有的毕业多年后依然离不开父母的援助,成为没出息的“啃老一族”……苦难显才华,好运隐天资,当我们向苦难和挫折俯首称臣的时候,常常错过了历练自己的机会。 
近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学生向洪战辉学习。洪战辉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崭新精神风貌,他身上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如何面对挫折和苦难,应该成为青年特别是青年学子重点学习的必修课如果眼泪也是一种财富,那他便是一个富有者,在2005接近尾声的时候,他被人们发现,他感动了中国。他的名字便是洪战辉。 
11年前,河南一个农村家庭遭受重大变故: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饱受伤痛的母亲不辞而别,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和父亲病后捡到的遗弃女婴需要照顾…… 这个家庭的重担压在当时只有12岁的长子——洪战辉身上。 11年如一日,洪战辉一边读书一边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照看时常发病的父亲,抚养捡到的妹妹…… 
面对这样的变故,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受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父亲,妹妹,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稚嫩的肩膀上,唯一能做的只是坚持,再坚持!在日记中,他这样写到:"我会坚持,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不但对自己、对家庭,还有对社会。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一份责任让他支撑住,一份永不言弃让他逐渐成熟,几度面临辍学,他没有放弃,而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艰难的维持着妹妹的生活、父亲的疾病,自己的学业,这看似没有可能的事情被他在汗与血与泪中见证着。 
如此艰难的生活让他学会了自立、自强,以至于在人们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时,他选择了拒绝,“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劣势的现状才是最重要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虽然在最最困难的时候想过退缩,但最终还是决定了要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力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1995年,洪战辉已到西华县东夏亭乡中学读初中,学校离家有二三公里。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洪战辉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照顾小不点吃饭。 
上高中后,洪战辉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从家里面把“小不点”接到了身边。一早,他要让小不点吃早点,再交代她不外出,然后上学。中午和晚上,他从学校打了饭,带回住处与“小不点”一起吃。 
打工挣钱成了洪战辉繁重的学业之后最大的任务。洪战辉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卖起了圆珠笔、书籍资料、英语磁带。用微薄的收入来负担整个家庭的生活。2003年,洪战辉被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录取。 
12年便是这样度过,周而复始的艰辛,周而复始的痛苦,但他却在感激着这些磨难,是它们,培育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好青年,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他是一个“另类”,现在的社会中却需要这样的一个另类,或许这种人再多一些,被铜臭玷污了的社会或许就会被洗刷回原本的面貌。 
一位网友说:“让那些成天沉湎于网络游戏、爱情游戏的大学生们看看,什么叫人生,什么叫生活,什么是奋发向上的人生,什么是苦尽甘来的生活……” 
我只想说:看看洪战辉的12年,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他感动你我,感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也许,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市场社会里,要做成一个“普通人”,真的需要一点勇气去承担他应尽的责任,履行他法定的义务。然而仔细一想,一个自觉履行义务、敢于担当责任的“普通人”,不就是一个大写“公民”的标准形象吗?我们学习洪战辉,不就是为了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吗? 
学习洪战辉,做一个自立、自强、自尊的现代公民;学习洪战辉,做一个勇于担当、自觉履责的现代公民。当每一个人都能像洪战辉那样生活,我们才能被还原成公民社会的一个个“普通人”。 
但洪战辉所激起的震动,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股心灵的冲击波正在四处扩散,正在感动与激励着更多的人。这说明,在我们这个价值趋向日益多元化的时代,无论戴上能人强者宝冕的人有多少种,那些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勇士,仍然具有崇高的精神魅力,仍然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英雄,仍然能够感动鼓舞人们,使人的精神得到洗礼和升华。 
对于逆境厄运,当代青年不应自嗟自伤,而应该像先贤教导我们的那样,学会对自己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坚持奋斗,生活总会好起来的。如果广大青年朋友们都能像洪战辉那样,无论如何艰辛,都能承担责任,永不言弃,自重自尊,战胜困难,我们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必将越来越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会提前实现。 
一个人,跌落进一个黑暗的枯井里,在外援无法及时到达的情况下,是痛苦等待,还是想方设法自救?面对难以抗拒的命运,面对艰难险阻,是自怨自艾,还是自强不息?我们从洪战辉身上找到了答案

5. 我想知道洪战辉的事例。那位仁兄愿意告诉我,十万火急!!!!!!!

洪战辉是河南省周口市东下镇洪庄村人,12岁那年他小学毕业时,家庭生活发生了改变。 这年农历小年,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带外面回了一个弃婴。 

家里太穷,负担不起哺育女婴的花费,母亲让洪战辉把女婴送人。洪战辉无奈地走出家门,抱着女婴走在刺骨的寒风中,一种爱怜油然而生,不忍心的他哭着又拐回了家。他对母亲说:“不管怎样,我不送走这个小妹妹……你们不养,我来养!”女婴留下了,洪战辉给她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小不点”。 

由于父亲患病,一旦没有药物维持,他就不可抑制地要狂躁。一旦发病,常常见谁打谁,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目不识丁的母亲身上,她还经常遭受父亲无缘无故的毒打。 

1995年的秋天的一天。洪战辉看到,母亲吃完午饭,一直在蒸馒头,直到馒头多得足可以让一家人吃一个星期之后,她才停了下来。妈妈做这么多馒头干什么呢?洪战辉很纳闷。直到第二天早上不见了母亲,洪战辉才什么都明白了!家庭重担、丈夫的拳头,让母亲不堪重负,她选择了逃离。 

抱着“妹妹”,坐在冷清的房间里,洪战辉的眼泪流了下来。妈妈走了,父亲是病人,刚刚才1岁的“小不点”怎样才能带大。久坐之后,洪战辉告诉自己:既然一切已无法改变,那就承担吧。 

那时候真的很难,因为家里太穷,“小不点”饿的时候不知道该让她吃什么。为了买奶粉养妹妹,洪站辉从小学时就做起了小贩,在附近的集市上,冬天卖鸡蛋,夏天卖冰棍。 实在没钱的时候,有时就带着妹妹到有小孩的人家借口奶吃。 

喂奶是最难的,洪战辉知道温度应该适宜,他就将调好的奶水先倒点在手臂上,感觉不冷也不烫了才喂妹妹。吃饱了的“小不点”还算听话,洪战辉只要上学前和中午及时回来喂奶两次,她也并不哭闹。难熬的是晚上,也许是因受了惊吓,每到夜深,“小不点”就要哭闹一场。这时,洪战辉毫无办法,他不知道怎样哄她,只是抱起她来,拍打着她,在屋里来回走动。 

他还想着给“小不点”补充营养,最多的时候,是上树掏鸟蛋给妹妹做鸟蛋汤,为此,他不止一次从树上摔下来。 

带着妹妹上高中,因为课余时间卖书遭到过别人的殴打 

洪战辉挺直少年的脊梁承载着并且前行。1997年,“小不点”3岁了,洪战辉也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学业,成为东小镇中学考上河南省重点高中西华一中的三个学生之一。 

高中的学习不会再像初中那么空闲,更何况还要离开家到学校住读,抚养妹妹的难度无形中增大了好多,洪战辉想到了放弃。“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时,是我最困难的时候,当时我就想找到“小不点”的亲生母亲,把她送回去,但没有成功。从那时开始,我已经切实感受到我和“小不点”之间的亲情无法割舍。 ” 

这年9月1日,考虑再三后,洪战辉带着“小不点”来到西华一中。他在“小不点”父母所给的1000元中留下500元给父亲作药费,用余下的500元加上假期里打工所挣的钱交了学费。他在离学校不远的远房伯伯家借了间房,安置“小不点”,也作为自己的住处。 

两人的生活是需要钱来支撑的。为此,洪战辉还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卖起了学习书籍。一次课余时间,他去别的班级卖书,不巧被那个班的班主任碰到,他被不明情况的班主任毫不留情地赶出了教室。 

因为抢了西华县南关附近一家经营考试书籍书店的生意,他甚至还遭到了别人的殴打。 

边挣钱边学习边照顾“小不点”,还得定时回家给父亲送药,在艰难中洪战辉熬了过来。然而,就在洪战辉进入高二时,父亲的病情恶化了,必须住院治疗。于是,洪战辉只得休学挣钱为父亲治病。 

怀着不屈的信念,经过不卸的拼搏,2003年6月,洪战辉终于走进了高考考场。 7月,高考成绩公布,洪战辉的分数过了专科线。在填报志愿时,洪战辉以收费最低廉为选择标准,最终报了湘西本科综合类名校——湖南怀化学院。 

“哥哥,纸鹤好难折,我还是折成了,我没钱,不能买什么东西送给你,就送这个了……” 

考上了大学,但学费也成了洪战辉的难题。在假期里,他在一弹簧厂打工挣了1500元。考虑到学费还无法交清,去的又是新地方,开学的那段时间,洪战辉没有带“小不点”过去。 他将“小不点”托付给伯母照顾,只身来到了怀化。 

课余时间里,洪战辉在校园里卖过电话卡,为怀化电视台《经济E时代》栏目组拉过广告,还给一家电子经销商做销售代理。系领导得知他的真实情况后,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提出想带着失学在家的妹妹一起来上学。 

怀化学院的领导经过考虑,同意洪战辉将“小不点”接来,并单独给他安排了一间寝室,方便他照顾妹妹。随后,洪战辉来到学院附近的怀化市鹤城区石门小学,找到校长,提出了妹妹插读的要求,校长也同意了。 从此,“小不点”又回到洪战辉身边,在艰苦的日子里,两“兄妹”尽享亲情之乐。 

2005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是洪战辉的生日。这一天,他突然听到校园广播里在为自己点播歌曲,他吃了一惊:这么多年来,从没人说起过自己的生日啊!便忙去打听是谁点的。这时,他才知道是他心手相牵10多年的妹妹。这天晚上,“小不点”放学回来,送他一只千纸鹤。“小不点”说:“哥哥,纸鹤好难折,我还是折成了,我没钱,不能买什么东西送给你,就送这个了……” 

2005年7月,“小不点”在石门小学组织的期末考试中,语文考了94分,数学考了96分,并被学校授予“十佳少年”的光荣称号。 看着“小不点”的奖状,洪战辉感触万千,“这个时候,我最幸福。” 

他的生活从没希望中走出了希望。考入大学后,每年春节回家,他都能欣慰地看到父亲病情大有好转,2004年底,母亲也感到了愧疚,回到了久别的家中。 

我可以养活自己和妹妹,不需要任何捐款。 

洪战辉携妹求学12载的故事,经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后,已成为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不断有人表示愿意捐款,以帮助他抚养妹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2月8日,洪战辉在某媒体上发表公开信,洪战辉在向关心他与妹妹的人表示感谢的同时,明确提出他可以养活自己和妹妹,不需要任何社会捐款。 

“我的态度是,我决不会在网上和媒体上公布自己的账号,也请大家务必注意,去年就有人冒充我的老师,以我的名义在网上公布捐款账号。 

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我现在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处于艰难中而又无力挣扎的人们!他们才是需要帮助的!”

我想知道洪战辉的事例。那位仁兄愿意告诉我,十万火急!!!!!!!

6. 张海迪,桑兰,霍金,邰丽华,胡一舟……

张海迪岁的张海迪因患有脊髓病,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手术后她只能一动不动躺在床上,可她仍然刻苦学习知识,她从镜子里面看书。就这样,她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因此进步很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部门翻译英语资料。有一次,她翻译了《海边诊所》。当张海迪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编辑被她深深地感动了。 
  张海迪给自己立下一个规定:每天背熟10个单词,如果背不全,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张海迪(zhāng hǎi dí),女,汉族,1955年9月出生,山东文登人,当代女作家。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9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哲学系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肢体残疾。曾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青联副主席,省残联主席团副主席。历任山东莘县城关医院医生、广播局无线电修理工,济南市文联创作室创作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创作员,中国残联第一、二、三届主席团委员,第三届肢残人协会主席,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8年11月13日,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15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她很坚强!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张海迪学习非常刻苦,曾经自己翻译过一本10万多字的外语小说。 
  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美丽的英语》《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编辑本段]荣誉称号
  张海迪先后被授于各种荣誉称号: 
  1981 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 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 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 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 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 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 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 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 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被日本 NHK 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 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编辑本段]关于快乐
  快乐是很难的,我们常常为了短暂的快乐,愁苦经年,张海迪更难。张海迪看上去很快乐,哪怕是在最痛的时候,她也能做出一副灿烂的笑脸。但张海迪说,她从来没有一件让她真正快乐的事。 
  张海迪现在的身份是作家,但写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她又做过几次手术,手术是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手术的,她清晰地感觉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开,针从自己皮肤穿过。第一次听说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终于可以解脱了。张海迪说:我最大的快乐是死亡。但是,她却活了下来。 
  她写小说,画油画,跳芭蕾,拍电视,唱歌,读硕士……甚至,她很喜欢香水,她活得有滋有味。主持人朱军问她,你这样坐着是不是很难受,她说,是的,非常难受,可我已经这样坐了40年了。作为政协委员,她的提案是在高校推行无障碍设施。"我很痛苦,但我一样可以让别人快乐",张海迪说这话的时候,诗意从她身边弥漫开来。 
  "20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面对媒体我始终非常平静,当你突然面对那么多的闪光灯、笑声、掌声,调整自己最重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我的心始终像一泓碧水,那么蓝,那么深。" 
  "还有一个脆弱的海迪。像我这样一个残疾女性,身上被弄脏后又无能为力的那种懊恼是你们根本无法想像的。有时我甚至想,没有我多好。有时出差住在高楼,我就去那里往下看一看,我常想,假如我真的这么掉下去了,就什么都结束了,再也不用承受什么痛苦了,我甚至盼望可以安乐死。"
  "回过头来想,我的确是个非常顽强的海迪,残疾对于人类来说是个大痛苦,但总是需要有人来咀嚼,我感谢生活给了我一支能说话的笔,它让我去倾诉了,去抗争,我不仅活着,而且在写作中放飞了心灵。" 
  "今天坐在这面窗前,看着眼前这一大片青草地,我希望能够像你们一样,用双脚一步一步地感受大地的温馨、亲切,找回我以前曾经拥有过的走路的感觉……"
  5岁的 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从我们认识张海迪开始,转眼间20年过去了。现在20岁以下的人,很少有人还记得张海迪。现代医学延续了张海迪的生命,但是,靠一次次手术延续的生命,究竟会有多少光泽呢?20年前,张海迪扼紧命运咽喉的时候,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20年过去了,她是不是还在敲命运的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张海迪的内心世界。
[编辑本段]关于名声
  20年前,张海迪拥有了显赫的名声。这样的名声对于一个演员,一个明星来讲,是求之不得的。可惜张海迪不是,张海迪拥有坚强的意志和脆弱的灵魂。 
  她现在是作家,可是她说:"这些年我非常清楚,我文学之外的名声要大 于文学创作的本身……"。她还说,"我从来不去在意那些事情,我只在意文学创作的本身。我怎么样能够把我的作品写的更好……"但是,谁都看得出,她在意的。她总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够好,总觉得自己的书畅销,是因为自己的名声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作品,所以,她一直在不停地压榨自己。但是,作为一名残疾人,她能够接触到的社会实在是太有限了,于是,她只好拼命地向自己内心去挖掘,去幻想,在这样的压榨和无奈中,张海迪越发痛苦。身体上的痛苦别人看得见,她也说的出来,而这种内心的痛苦,张海迪是说不出的,就算说也来,也没有人会去关心。 
  张海迪说:“20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面对媒体我始终非常平静,当你突然面对那么 多的闪光灯、笑声、掌声,调整自己最重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我的心始终像一泓碧水,那么蓝,那么深。
  我外在的性格让人感觉很有亲和力,大家一见我就叫姐姐、阿姨,其实在我的内心有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沉静,这是疾病和读书给予我的。它让我觉得什么是最美,什么是应该追求的,我一直坚信思想着的女性是最美的,而且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点我感受最深刻。
  今天回想起那段日子,我心存感激,15万封来信,虽然不能一一回复,但它始终在我的心里,我要感谢所有爱我的、关心我的人。我越来越明白,人们为什么爱海迪,那是因为在她身上有面对疾病和困难的勇气,这一点也是我今生的自豪,也许别的方面我还做得不够,但是我相信自己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放弃每一分的努力,回想过去,我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我没有声音的时候,正是我在事业的长河中艰难跋涉的时候。我周围也有很多朋友对我说,海迪你为什么总是拒绝各种采访,这样会让人猜疑的。我想,我应该没有声音,首先我是千千万万普通的老百姓中的一员,其次我是个作家。这个职业不需要在前台表演,而是要在幕后、在书桌前思考、学习、研究和写作,作家的生活不是五光十色,何况我还属于那种写作很困难的那一类作家。”
[编辑本段]关于散步
  散步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三样道具:闲散的心情,怡人的景色以及健康的双腿。这三样,张海迪都没有,但她照样可 以散步,她有丈夫王左良。
  她们的散步是这样的:王佐良推着张海迪,这样,腿就有了。为避开围观的人群,散步的地点就选在自己家里,这样,闲散的心情也有了。至于怡人的景色,在张海迪的嘴里。靠在丈夫背上,张海迪不断的描述自己想到的风景,一棵树,是柳树,柳叶是绿的,一片湖,湖水是蓝的,一根电线杆,一阵狂风,一场疾雨……景色在张海迪的描述中历历在目。
  20年的光阴,夫妻俩就是这样,一个背,一起说,相濡以沫。10多年,王左良没有外出理过发,他的发型全是张海迪亲自做的。20年,张海迪活在诗意里,活在自己单纯的世界里,王左良是那个读诗的人。 
  提到自己的丈夫,海迪说:“他是一位非常沉静的人。回顾自己20年的婚姻生活,我感觉很欣慰。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成绩,我们坦然地面对生活,从不理会各种猜测,我想时间会证明一切,而且我自己也很奇怪,结婚这么多年了,当他前往加拿大学习的时候,远隔重洋,我们的书信还会和当年一样,真有意思。我从来不相信没有爱情的婚姻能生存下去,如果没有不断更新的爱情,婚姻的花朵就会枯萎。”
[编辑本段]关于如果
  --如果当年没有那个记者发现你,或者说你没有这样的社会影响,那么你今天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还会戴上硕士帽,还会写出这么多的书来? 
  --假如真的有假如的话,我是一个健康的人的话,我想我会做的比现在,比今天还要好,我对社会的贡献要比今天还要大。 
  --如果你能站起来的话,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我想我试试跳舞。真的。这是一个人就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最大的愿望。虽然我这么多年没有跳过舞,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生命的舞蹈,我想生命的舞蹈可能比现实的舞蹈更美丽。 
  --如果站起来你想对你丈夫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我想像很多家庭主妇一样做做饭,而不是像这样坐着。 
  --如果你不在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我要是不在了,我的爱人还是应该再找一个人来陪伴他,再有一个健康的人来陪伴他。
  
[编辑本段]事迹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2008年11月13日,张海迪当选新一届中国残联主席。

7. 无声世界,创造美丽的邰丽华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你试着为她写写一段颁奖词,语

搏击巨浪勇救人 

魏青刚 

颁奖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的动作,源于内心的品质,他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事迹: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带来的海潮。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从河南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3天后,人们才知道英雄魏青刚的名字。 

无声世界创造美丽 

邰丽华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事迹:2005年的春节晚会,一下子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邰丽华以及她领衔的舞蹈《千手观音》。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带着妹妹上大学 

洪战辉 

颁奖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事迹: 

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照亮苗乡的月亮 

李春燕 

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事迹:5年前来到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大塘村的李春燕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卫生室。但原来想靠行医养活全家的她很快发现,现实情况完全不像她设想的那样,很多来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医药费。几年下来,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账条。由于长期入不敷出,难以支撑,2004年年初李春燕夫妇准备外出打工。就在他们要走的头一天晚上,许多村民靠卖米、卖鸡蛋凑了100多块钱还给李春燕。看着一张张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听着“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的话语,李春燕又决定留了下来。 

马班邮路的铁汉 

王顺友 

颁奖词: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事迹: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把时间献给孩子 

丛 飞 

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事迹: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去年,丛飞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昨晚8时,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魏青刚、丛飞、费俊龙、聂海胜、黄伯云、李春燕、洪战辉、陈健、邰丽华、杨业功、王顺友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青藏铁路建设者被授予特别奖。 

37年坚守诺言 

陈 健 

颁奖词: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事迹:1969年8月15日,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来到黑龙江逊克插队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当年跟金训华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陈健。 

陈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没有机会。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有金训华的牺牲才有我今天的活着。金训华留在了逊克这片土地上,我一个活着的人为什么不可以陪伴他呢? 

30多年里,无论刮风下雪,陈健每年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他信守着当年战友下葬时自己心底默默许下的一个诺言:一辈子留在此地,陪伴这位长眠黑土地、再也不能还乡的战友。 

中国军人的旗帜 

杨业功 

颁奖词:筑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事迹:在夫人杨玉珍的回忆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总是很忙,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总要打电话催他回家。而一家四口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杨业功因病住院的8个月。生病期间,他练书法写得最多的4个字是“锐旅雄师”;在弥留之际,出现在杨业功最后幻觉中的,依然是沙场点兵。 

15年铸成倚天剑 

黄伯云 

颁奖词: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事迹:他花了15年,终于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4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去年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 

颁奖词: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鉴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亿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事迹:“没有哪一年会让这么多的中国人那么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两双黑眼睛。那黑眼睛里带着自豪、带着笑意,好像在和我们对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牵连着我们的是什么”。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费俊龙、聂海胜完成了5天5夜115小时的太空之旅,国人为之瞩目
搏击巨浪勇救人 

魏青刚 

颁奖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的动作,源于内心的品质,他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事迹: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带来的海潮。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从河南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3天后,人们才知道英雄魏青刚的名字。 

无声世界创造美丽 

邰丽华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事迹:2005年的春节晚会,一下子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邰丽华以及她领衔的舞蹈《千手观音》。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带着妹妹上大学 

洪战辉 

颁奖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事迹: 

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照亮苗乡的月亮 

李春燕 

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事迹:5年前来到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大塘村的李春燕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卫生室。但原来想靠行医养活全家的她很快发现,现实情况完全不像她设想的那样,很多来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医药费。几年下来,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账条。由于长期入不敷出,难以支撑,2004年年初李春燕夫妇准备外出打工。就在他们要走的头一天晚上,许多村民靠卖米、卖鸡蛋凑了100多块钱还给李春燕。看着一张张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听着“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的话语,李春燕又决定留了下来。 

马班邮路的铁汉 

王顺友 

颁奖词: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事迹: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把时间献给孩子 

丛 飞 

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事迹: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去年,丛飞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昨晚8时,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魏青刚、丛飞、费俊龙、聂海胜、黄伯云、李春燕、洪战辉、陈健、邰丽华、杨业功、王顺友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青藏铁路建设者被授予特别奖。 

37年坚守诺言 

陈 健 

颁奖词: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事迹:1969年8月15日,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来到黑龙江逊克插队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当年跟金训华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陈健。 

陈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没有机会。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有金训华的牺牲才有我今天的活着。金训华留在了逊克这片土地上,我一个活着的人为什么不可以陪伴他呢? 

30多年里,无论刮风下雪,陈健每年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他信守着当年战友下葬时自己心底默默许下的一个诺言:一辈子留在此地,陪伴这位长眠黑土地、再也不能还乡的战友。 

中国军人的旗帜 

杨业功 

颁奖词:筑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事迹:在夫人杨玉珍的回忆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总是很忙,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总要打电话催他回家。而一家四口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杨业功因病住院的8个月。生病期间,他练书法写得最多的4个字是“锐旅雄师”;在弥留之际,出现在杨业功最后幻觉中的,依然是沙场点兵。 

15年铸成倚天剑 

黄伯云 

颁奖词: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事迹:他花了15年,终于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4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去年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 

颁奖词: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鉴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亿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事迹:“没有哪一年会让这么多的中国人那么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两双黑眼睛。那黑眼睛里带着自豪、带着笑意,好像在和我们对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牵连着我们的是什么”。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费俊龙、聂海胜完成了5天5夜115小时的太空之旅,国人为之瞩目

无声世界,创造美丽的邰丽华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你试着为她写写一段颁奖词,语

8. 有关洪战辉事迹的体会,我们应怎样学习他?

学习洪战辉 在磨砺中成长 

看了洪战辉携妹求学的新闻,一位大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对我们来说,学习洪战辉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堂生动的挫折教育课。洪战辉让迷失的人找到方向,让失望的人找到希望,让身处逆境的人找到力量。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免不了碰上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关键是如何对待它。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因此,挫折和苦难是信念、意志和能力的试金石:信念坚定、勇于接受挑战的人,能够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喉咙,从挫折和困苦中汲取成长的智慧,把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意志不坚定或容易满足的人,可能会打拼一阵子,但往往半途而废,无奈地举起投降的白旗;胆怯、懦弱的人常常被挫折和困难吓倒,有的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有的望风而逃、一败涂地。 
然而,挫折和苦难并不是天然的财富和垫脚石,要从中得到财富和智慧,需要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坚如磐石的信念和经年累月的坚持。面对捡来的妹妹无助而期待的眼神,少年洪战辉顽强地奋斗了12年;为了照顾生病的老母亲,大学生张尚昀白天外出打工,挣钱为母亲治病,晚上守着母亲挑灯夜读。“当代保尔”张海迪已与病魔抗争了45个春秋,带给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热情洋溢的笑容。在艰辛和病痛面前,他们选择了独立和坚强,选择了责任和担当。在他们看来,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重担;只要精神不垮,就没有解不开的难题。 
和乐观顽强的洪战辉相比,有些大学生应当感到惭愧:他们的学习条件要好得多,生活的压力要小得多,却没有感觉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反而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闷闷不乐、顾影自怜、怨天尤人。有的遇到挫折后,殴打、虐待小动物,发泄自己的不满;有的在感冒后不去医院看病,而是千里迢迢地跑回家找父母;还有的毕业多年后依然离不开父母的援助,成为没出息的“啃老一族”……苦难显才华,好运隐天资,当我们向苦难和挫折俯首称臣的时候,常常错过了历练自己的机会。 
近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学生向洪战辉学习。洪战辉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崭新精神风貌,他身上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如何面对挫折和苦难,应该成为青年特别是青年学子重点学习的必修课如果眼泪也是一种财富,那他便是一个富有者,在2005接近尾声的时候,他被人们发现,他感动了中国。他的名字便是洪战辉。 
11年前,河南一个农村家庭遭受重大变故: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饱受伤痛的母亲不辞而别,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和父亲病后捡到的遗弃女婴需要照顾…… 这个家庭的重担压在当时只有12岁的长子——洪战辉身上。 11年如一日,洪战辉一边读书一边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照看时常发病的父亲,抚养捡到的妹妹…… 
面对这样的变故,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受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父亲,妹妹,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稚嫩的肩膀上,唯一能做的只是坚持,再坚持!在日记中,他这样写到:"我会坚持,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不但对自己、对家庭,还有对社会。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一份责任让他支撑住,一份永不言弃让他逐渐成熟,几度面临辍学,他没有放弃,而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艰难的维持着妹妹的生活、父亲的疾病,自己的学业,这看似没有可能的事情被他在汗与血与泪中见证着。 
如此艰难的生活让他学会了自立、自强,以至于在人们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时,他选择了拒绝,“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劣势的现状才是最重要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虽然在最最困难的时候想过退缩,但最终还是决定了要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力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1995年,洪战辉已到西华县东夏亭乡中学读初中,学校离家有二三公里。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洪战辉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照顾小不点吃饭。 
上高中后,洪战辉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从家里面把“小不点”接到了身边。一早,他要让小不点吃早点,再交代她不外出,然后上学。中午和晚上,他从学校打了饭,带回住处与“小不点”一起吃。 
打工挣钱成了洪战辉繁重的学业之后最大的任务。洪战辉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卖起了圆珠笔、书籍资料、英语磁带。用微薄的收入来负担整个家庭的生活。2003年,洪战辉被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录取。 
12年便是这样度过,周而复始的艰辛,周而复始的痛苦,但他却在感激着这些磨难,是它们,培育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好青年,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他是一个“另类”,现在的社会中却需要这样的一个另类,或许这种人再多一些,被铜臭玷污了的社会或许就会被洗刷回原本的面貌。 
一位网友说:“让那些成天沉湎于网络游戏、爱情游戏的大学生们看看,什么叫人生,什么叫生活,什么是奋发向上的人生,什么是苦尽甘来的生活……” 
我只想说:看看洪战辉的12年,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他感动你我,感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也许,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市场社会里,要做成一个“普通人”,真的需要一点勇气去承担他应尽的责任,履行他法定的义务。然而仔细一想,一个自觉履行义务、敢于担当责任的“普通人”,不就是一个大写“公民”的标准形象吗?我们学习洪战辉,不就是为了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吗? 
学习洪战辉,做一个自立、自强、自尊的现代公民;学习洪战辉,做一个勇于担当、自觉履责的现代公民。当每一个人都能像洪战辉那样生活,我们才能被还原成公民社会的一个个“普通人”。 
但洪战辉所激起的震动,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股心灵的冲击波正在四处扩散,正在感动与激励着更多的人。这说明,在我们这个价值趋向日益多元化的时代,无论戴上能人强者宝冕的人有多少种,那些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勇士,仍然具有崇高的精神魅力,仍然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英雄,仍然能够感动鼓舞人们,使人的精神得到洗礼和升华。 
对于逆境厄运,当代青年不应自嗟自伤,而应该像先贤教导我们的那样,学会对自己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坚持奋斗,生活总会好起来的。如果广大青年朋友们都能像洪战辉那样,无论如何艰辛,都能承担责任,永不言弃,自重自尊,战胜困难,我们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必将越来越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会提前实现。 
一个人,跌落进一个黑暗的枯井里,在外援无法及时到达的情况下,是痛苦等待,还是想方设法自救?面对难以抗拒的命运,面对艰难险阻,是自怨自艾,还是自强不息?我们从洪战辉身上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