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2024-05-15

1.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不是国企!
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中仅指一个国家的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2.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企业发展

在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地方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华大基因坚持“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信念,创造了遵循基因组学发展规律的“三发三带”创新发展模式,即坚持由基因组为基础的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的“三发”联动的科学发展观,以全新的方式推动社会前进并引领未来;创建了以国际竞争和接轨的大科学项目为引领的,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的“三带”(以任务带学科、带人才、带产业)发展模式。在科学、技术、产业三位一体的前提下,华大基因正在跨学科、跨产业、跨地域、跨国界地快速扩展,近期相继成立了香港华大、武汉华大、美洲华大及欧洲华大,致力于开展知识产权密集型的人类健康、规模化重要物种、重要经济动植物等基因组研究及应用,大力发展科技合作与科技服务产业、医学健康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

3.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人才体系

在大科学工程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华大基因通过实战,凝聚、锻炼、考验并培养了新一批年轻的优秀骨干,拥有一支包括国际学术专家和产学研各界精英在内的高级顾问队伍。此外,华大基因一直在探索具有华大基因特色的人才教育之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育培养体系(如创新性的2+2+X学生培养模式、硕博士联合培养模式及脱产制的“华大基因学院”),能够迅速筛选出一支适应科学、技术、产业不同发展目标的解放思想、追求创新、管理高效的人才队伍。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人才体系

4. 在华大基因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

在华大基因工作是一种有趣有意义的体验。因为在华大,你会觉得是好玩的,你真真切切地看到从理论可行到应用可行再到老百姓受益,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希望!


随着基因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基因生物行业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角。通过基因检测,辨证用药、因人而异,不仅降低了不必要的医疗支出,提高疗效,更避免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因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必将给人类的生活和生命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目前我主要致力于推广基因测序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让基因科技造福寻常百姓。真正地把自己的兴趣与工作结合到一起。
华大基因是基因科技整个行业的领导者,而生物信息学又是融合了生物、计算机、数学等多个学科在内的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在华大总是会有各种各样新的方向供你去尝试。但是一定要学会专注,专注于某一个领域,甚至是这个领域里的某一个方向,不断地通过日常的工作和思考去沉淀经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华大基因

5.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未来发展

在未来十年的发展中,华大基因必将与以往一样顺应基因组科学和产业发展规律,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依靠以高通量测序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以高性能计算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技术平台,继续向基因组科学顶峰迈进;同时孵化医药健康、现代农业及新生物能源等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项目,并继续通过实战来凝聚、锻炼、考验并培养年轻优秀人才。华大基因将最大化地运用基因组技术服务社会、创造效益,为中国生物经济的腾飞做好前瞻性、原创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未来发展

6.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华大基因是什么关系

您好,对于您的问题【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华大基因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为您做出如下解答:家基因库采取的建设模式为PPP模式;华大基因另一位大咖梅永红更是向网易科技表示: “民营机构比体制内机构在研究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没有壁垒,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共享。交给华大,是国家对目前国内科研态势的一个判断。”从这篇采访内容来看,徐讯和梅永红向社会清晰传递了:1、国家基因库的建设采取的是PPP模式;2、国家基因库是华大基因建设和运营;3、国家基因库是民营机构华大基因建设投资的;4、国家对华大基因的政策完全是利好的等等信息。虽然,华大基因这个戴着“国家”帽子的信息很唬人。但是,不管是徐讯、还是梅永红,他们在2016年接受网易科技的采访,至今还是深受社会的广泛质疑。很多人都在问:华大基因和国家基因库到底是什么关系?从政府批复成立国家基因的文件、公开的工商资料以及证券市场的等等公开资料显示,华大基因和国家基因库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深圳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也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的时候证实了上述事实【摘要】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华大基因是什么关系【提问】
您好,对于您的问题【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华大基因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为您做出如下解答:家基因库采取的建设模式为PPP模式;华大基因另一位大咖梅永红更是向网易科技表示: “民营机构比体制内机构在研究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没有壁垒,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共享。交给华大,是国家对目前国内科研态势的一个判断。”从这篇采访内容来看,徐讯和梅永红向社会清晰传递了:1、国家基因库的建设采取的是PPP模式;2、国家基因库是华大基因建设和运营;3、国家基因库是民营机构华大基因建设投资的;4、国家对华大基因的政策完全是利好的等等信息。虽然,华大基因这个戴着“国家”帽子的信息很唬人。但是,不管是徐讯、还是梅永红,他们在2016年接受网易科技的采访,至今还是深受社会的广泛质疑。很多人都在问:华大基因和国家基因库到底是什么关系?从政府批复成立国家基因的文件、公开的工商资料以及证券市场的等等公开资料显示,华大基因和国家基因库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深圳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也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的时候证实了上述事实【回答】
亲亲,您好 这是以下我为您找到的相关:而在2011年1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给深圳市发改委的发改办高技【2011】75号《关于同意组建深圳国家基因库的复函》中,明确了“原则同意依托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组建国家基因库”;并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已有的基础上,国家基因库组建近期所需1500万元资金,由深圳市政府安排1000万元,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自筹500万元”;同时,明确了未来国家基因库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从国家基因库的组建,到管理架构,以及资金的来源,国家基因库根本与华大集团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国家更没有把国人的“基因数据”作为特许经营权授予华大集团。华大集团总裁徐讯所谓的国家基因库采取的是“PPP模式”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为,在国家基因库的建设前期,项目所用的资金来源系深圳市政府的1000万元,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自有资金以及自行筹措的500万资金,从投资模式看,这根本不是PPP模式的建设模式。在上述《复函》中将国家基因库的管理模式明确做出“深圳国家基因库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事项决策和监督,成员由国家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等具体规定。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徐讯能成为国家基因库的主任,也是由华大基因研究院的推荐,经管理委员批准聘任的工作人员而已,徐讯必须接受管理会的领导和监督。但是,很多人都会说,华大基因研究院就是华大集团的,包括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代理律师也认为,华大基因研究院就是华大集团的。那么,他们是“一家人”吗?【回答】

7. 华大基因薪酬为什么这么低?

理由有两点,如下:
1、基因组学是前沿学科,目前在各大高校中开设有硕士、博士教学的比较少,所以华大更多的注重对优秀本科生的自主培养。

2、研发人员薪资比销售人员薪资低的主要原因是:两者的薪酬结构不一致。销售人员采取的是岗位工资+提成的形式,近两年华大业绩提升较好,故销售人员的提成收入比以往提高;研发人员采取的是岗位工资+奖金的形式,奖金与项目进展情况相结合,由于研发项目时长较长,故会影响到奖金的发放。

华大基因薪酬为什么这么低?

8.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成就荣誉

 华大基因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1%)、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10%)、水稻基因组计划、家蚕基因组计划、家鸡基因组计划、抗SARS研究、炎黄一号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工作,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一流的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实现了科研由参与到接轨、由同步到引领的历史性升华,为中国和世界基因组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奠定了中国基因组科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同时建立了大规模测序、生物信息、克隆、健康、农业基因组等技术平台,其测序能力及基因组分析能力正在经历从亚洲第一到世界领先的历史性跨越;开创了科学、技术、产业相互推动的发展模式;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建设了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年轻的产学研队伍;再现了基因组科学和产业发展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抓住新技术突破的机遇,华大基因主力于2007年南下深圳,成立了致力于公益性研究的事业单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并于当年10月完成了第一个中国人的基因组序列图谱,又在2008年1月与英美科学家一起启动了“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2008年3月启动了“大熊猫基因组计划”,2008年10月完成了大熊猫基因组框架图和手工克隆猪的研制,2009年4月启动了“世界三极动物基因组计划”,2009年8月启动了“万种微生物基因组计划”, 2009年12月与国家农业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了“基因组学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在国际合作方面,华大基因已启动了“中丹合作糖尿病项目”、“中国欧盟合作肠道微生物项目”,并与丹麦科学家成立了“中丹癌症研究中心”。在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地方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华大基因坚持“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信念,创造了遵循基因组学发展规律的“三发三带”的创新发展模式,即坚持由基因组为基础的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的“三发”联动的科学发展观,以全新的方式推动社会前进并引领未来;创建了以国际竞争和接轨的大科学项目为引领的,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的“三带”(以任务带学科、带人才、带产业)发展模式。在科学、技术、产业三位一体的前提下,华大基因正在跨学科、跨产业、跨地域、跨国界地快速扩展,致力于开展知识产权密集型的人类健康、规模化重要物种、重要经济动植物等基因组研究,大力发展我国的医学健康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华大成立十年来,始终以引领基因组科学、促进产业革命为己任,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实现华大及华大人的价值,形成了华大基因“解读生命密码,探索无限未来,体验精彩人生”的价值观、幸福观与发展观。在应对非典和海啸等突发事件以及汶川地震灾后疫情控制中,为人民做了实事,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在大科学工程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华大基因通过实战,凝聚、锻炼、考验并培养了新一批年轻的优秀骨干,拥有一支包括国际学术专家和产学研各界精英在内的高级顾问队伍。此外,华大基因一直在探索具有华大基因特色的人才教育之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育培养体系(如创新性的2 2 X学生培养模式及脱产制的“华大基因学院”),能够迅速筛选出一支适应科学、技术、产业不同发展目标的解放思想、追求创新、管理高效的人才队伍。在未来十年的发展中,华大基因必将与以往一样顺应基因组科学和产业发展规律,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依靠以高通量测序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以高性能计算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技术平台,继续向基因组科学的顶峰迈进;同时孵化医药健康、现代农业及新生物能源等一批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项目,并通过实战来凝聚、锻炼、考验并培养新一批的年轻优秀人才。华大基因将最大化地运用基因组技术服务社会、创造效益,为中国生物经济的腾飞做好前瞻性、原创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世界权威科学杂志《Science》(《科学》)公布的最新的“2010年十大科学突破”榜单,其中有两项突破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分别是“下一世代的基因组学”及“外显子组测序/罕见疾病基因”,研究院在这两项突破中共有6项科研成果。《Science》杂志公布的“2010年十大科学突破”分别是———量子机械、合成生物学、尼安德特人基因组、下一世代的基因组学、RNA的重新编程、外显子组测序/罕见疾病基因、量子模拟器、分子动力学模拟、大鼠的回归与H IV预防。其中,“下一世代的基因组学”是指通过新的基因组学研究方法,让原本昂贵而繁杂的基因测序技术变得更加快捷而方便,成为“更快捷更廉价的基因测序技术,使人类以极大的规模研究古代和现代的DNA”,让人类从基因的角度解释疾病的原理成为可能。今年2月,华大基因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完成了“世界首例古人类全基因组的深度序列测定和解读工作”,10月研究院牵头发起的“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公布了第一阶段的分析成果,发布了迄今为止人类最详尽的基因多态性图谱,标志着人类的基因研究进入新阶段。11月,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绘制的中国人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出炉,并将新一代测序技术应用于表观遗传学。另外一项突破则是“外显子组测序/罕见疾病基因”,是指科学家通过对某一基因组中的外显子(基因组的一部分)进行测序来研究罕见遗传性疾病,完成了目前在人类外显子区域规模最大、分辨率最精细的遗传图谱,并以翔实的数据揭示了可能具有影响人类健康的功能的变异过程。该技术还被应用于对单基因病的研究,通过科学家对患有小脑共济失调的同一家系4个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后,人类发现了一种导致小脑共济失调家族的新致病基因。该基因的发现对今后阐明小脑共济失调的发病机制、遗传诊断和新药研发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也成为我国在遗传性疾病上的新的重大突破。据了解,这一项目是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合作的研究成果。 2014年3月27日,自然出版集团发布了《2013年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NPI 2013 Asia-Pacific)。华大基因名列中国科研机构第五名,亚太地区科研机构第十七名。两项排名均同比上升一位。报告表示,中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远超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预计在未来两至三年内,中国将逐步成为亚太地区NPI的首要贡献者。报告还提到,以2009年数据为基准,华大基因的增长比例超过了所有其他中国科研机构。华大基因发表在《自然》、《自然遗传学》、《自然通讯》上的基因组序列揭示了游隼、猎隼的捕食性进化机制和胡杨的耐盐机制等科学见解。报告统计了2013年亚太地区科研机构在18本《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华大基因发表了32篇研究论文,排名中国科研机构第五名,位列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之后。此外,华大基因在《自然遗传学》和《自然生物技术》上的发表总数分别位列中国第二名和第四名。在2009-2013年五年统计榜单上,华大基因凭借73篇论文继续保持中国科研机构第五位的排名。自1999年创立以来,华大基因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百余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且连续四年入选自然出版指数中国十大科研机构。多项由华大基因主导或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登上《自然》封面,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HapMap基因组计划、熊猫基因组、古人类基因组、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家鸡基因组、首个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基因组、马铃薯基因组、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等。其中,由华大基因主要承担的“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被《自然》评选为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