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这句话:美联储可以大规模买进美国国债,以抑制收益率上升

2024-05-10

1. 解释这句话:美联储可以大规模买进美国国债,以抑制收益率上升

量化宽松,说白了就是中央银行通过收购金融机构手里的一些债券放出更多的基础货币,也就是市场可以轻松得到货币!

债券价格与债券的收益率是负相关,例如一张100元的债券,年利息收益是2元,那么它的收益率就是2%;如果投资者担心风险或者为了获取更多收益,那么持有这种债券的所有人,就会卖出手里的这种债券,卖的人多了,而买的人少了,价格就会下跌,变成90元,如果你现在用90元买入面值100元的债券,到期后的收益除了2元的利息,还有100-90=10元的差价,那么收益率就是(10+2)/90*100%=13.33%,即交易价格下降而收益率上升了。

收益率上升,意味着市场市场利率会上升,因为大家都需要现金而不愿意借出资金;就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美联储通过买入国债发出货币,就是提升国债价格,打压市场利率,有利于经济复苏,经济复苏的前提就是经营者能随时得到想要的资金!



参考资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贝请注明出处!

解释这句话:美联储可以大规模买进美国国债,以抑制收益率上升

2. 美联储疯狂购买美国国债进行量化宽松,这一定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吗?

美联储目前已经实行了4轮量化宽松,这相当于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现金,明显提高了货币供应量。在危机结束之后,如果美联储不能够及时的缩减货币供应量,就有可能造成较大的通货膨胀风险,但虽然如此,量化宽松与通货膨胀之间并不是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两者对应并不线性。
一、量化宽松一般会造成较大的通货膨胀风险。量化宽松是最早由日本央行提出的概念,实施的方法是在市场上大量购买长期国债,压低长期利率,从而在银行系统中挤压出大量的现金投向市场。本质上相当于央行更多的印刷货币,占据银行系统的投资领域,从而把这些领域中原本的投资现金挤压到市场中。
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联储为了缓解市场上的美元流动性危机,决定进行量化宽松,这也就是大家所俗称的向市场上印钞撒钱。而在今年全球经济在疫情的冲击下陷入明显的衰退风险中时,美联储开启了第4轮量化宽松,并且更加迅速地开启了印钞机。图为第4轮量化宽松相比前三轮量化宽松更为迅速。
而在量化宽松之后,美元的货币供给量会出现迅速的上升。这样会造成两方面的后果:第一方面是由于货币增加,导致了货币相对贬值和物价相对上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货膨胀。第二方面是由于美元币值下跌,造成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价格上涨,往往意味着股市的牛市和其他资产价格的水涨船高。
不过这也是量化宽松最基础的目的之一,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就是希望能够推高通货膨胀,希望生产者能够有更多的意愿增加投资,从而生产出来更多的商品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通货膨胀是量化宽松发挥效果的一种正常结果。图为美元货币供应量增加带动金价上涨。
但这也同样带来后续的风险,如果量化宽松在经济增长之后没有及时进行货币的回收,那么这些资产价格就可能出现泡沫,并且过多的货币造成的通货膨胀会吞噬经济增长的红利,对经济增长反过来形成制约。也因为这样,美联储才会在三轮量化宽松之后宣布进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以降低未来经济的风险。
但是美联储可能想多了。
二、量化宽松为何没能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我们把过去美国通货膨胀的速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在2008年之后美联储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三轮量化宽松,但是却没能在美国明显的抬高通货膨胀。结果在2019年经济开始下行的时候,美联储发现核心通胀pce仍然没有达到2%的标准,依然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开启量化宽松。图为十年来美国的通胀率。
那么量化宽松释放的货币流动性是不是一定能造成通货膨胀呢?这可不一定。
首先,就像是大家一般了解到的那样,由于美元是全球的货币,因此美国如果采取量化宽松,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发的美元会流向全球,由全球各国共同承担通货膨胀,所以增加到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其次,从2015年开始欧洲陷入了欧债危机当中,由于债务危机是典型的流动性黑洞,因此全世界的货币流动性有一部分由于债务危机的压力而减轻,美国一再提高对应欧元的互换掉期协议,从一个角度帮助欧元区渡过危机,这本质上让美元的货币供给量有了一个出口,从而减轻了通货膨胀压力。图为欧债危机期间美元指数被推高,证明美元流动性下降。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量化宽松本质上是提高了货币供给量,但是单纯的提高货币供给量并不能有效的提高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间内货币与商品总价值的比值,如果货币对比商品过多,那么就会产生通货膨胀,反之会产生通货紧缩。而在货币供给量加大的同时,如果经济活动过于繁荣,商品的总价值增速能否与货币供给量增速相匹配,那么通货膨胀未必会被明显抬高。另一种可能性是即便是货币供给量加大,但是这些资金并没有进入商品的购买市场,反而是更多涌入了资本市场,这样对于消费市场的提振就不明显,也无法有效带动通货膨胀。图为货币供应与物价关系。
而美国在2015年到2017年之间出现的更多是后一种情况。美国上市公司在低利率环境下不断进行回购推高股市市值,几乎吸纳了所有增加的货币供给量,而美国企业也在低利率的环境下不断增加企业负债,这两方面都对货币流动性有所吸纳,因此实际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量并不算很多,也就制约了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增加。
所以这里回答了题目中的问题,量化宽松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线性的相关性。
三、本轮经济危机之后,通货膨胀的压力有多大?既然量化宽松与通货膨胀之间并非线性的关联,是否本轮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和之前一样不算很大呢?我觉得未必。
首先来说,第4轮量化宽松来的实在太过迅速,让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迅速增加,再加上美联储为了避免债务危机所采取的巨量回购,让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承担了太大的压力,流向市场的货币供给量在一定时间之内也远远大于前三轮的量化宽松。因此在本轮经济危机结束之后,美国所面对的通货膨胀压力会比之前更大。图为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迅速增加。
其次,这一轮经济危机主要是疫情冲击导致的,而疫情同时会对生产端和消费端造成抑制。现在已经由于物流的组织导致消费端的价格出现上涨,在疫情结束之后被抑制的消费会集中爆发,产生对于物价的一轮补偿性的上涨压力。
第三,美国财政部通过向美联储注资提供信贷担保,从而杠杆撬动美联储释放了10倍于担保的信贷。就算是向美国成年人每人发放的1200美元,综合起来也是一笔庞大的资金了。这些货币供给量与量化宽松一起成为了经济危机结束之后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图为美国财政开支与赤字迅速增加。
最后,虽然这一次疫情提前戳破了美国的金融市场泡沫,但是美国企业债风险却并未爆发,被美联储强大的流动性暂时抑制了,在经济危机结束之后,美国的企业债集中到期才刚刚来临,美联储如果缩减货币,流动性会造成企业债爆发的二次风险,因此美联储将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很难迅速缩减货币供给量,这会对市场的长期通货膨胀预期形成压力。
因此在这一轮经济危机结束之后,美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可能非常巨大。
综上,量化宽松能够造成短时间之内货币供给量迅速增加,但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不一定能够造成通货膨胀,所以量化宽松与通货膨胀之间并非线性的相关性。但是通货膨胀本身确实容易造成通货膨胀风险,并且在本轮危机过后美国的量化宽松有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3. 美联储将利率降至0到0.25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美国长期国债,为什么会降低市场的中长期利率?

美联储购买中长期国债资产,除了释放流动性,还使得中长期国债的价格上升,收益率下降,从而将中长期资金挤出债券市场,转而成为中长期借款,这会使得市场的中长期利率有下降压力。

在现实情况中,美联储通过这个操作,向市场传达了一个意图降低中长期利率的信号,市场会根据联储的意图跟进,其意义甚至超过实际的操作效果。

美联储将利率降至0到0.25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美国长期国债,为什么会降低市场的中长期利率?

4. 美国财政部宣布购买更多长期债券,从而协助美联储压低长期利率,具体如何实现?

1。购买更多长期债券→市场上长期债券的数量减少→长期债券的价格上升
2。如果说债券的票面金额是200,未购买更多长期债券之前实际市场价格是100的话,购买更多长期债券使市场上长期债券的数量减少,长期债券的价格上升,那么在购买长债后的债券的市场价格上升比如说上升到150。因为债券到期后会偿还本金100元,所以在债券市场价格为100时债券持有到期的收益率为(200-100)/100=100%,债券价格上升为150时持有到期的收益率为(200-150)/150=33%。所以随债券价格上升,长期市场利率会下降。(数字是为了方便计算随便举例的)
不知回答的清楚吗,可能有点啰嗦

5. 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将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美国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对中国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不仅直接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复苏和通货膨 胀,也会给美元汇率、大宗商品价格和国际资本流向带来明显的变化,进而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金融的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决策当局需要对此作出前瞻性的 调整,减少美联储政策变动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加剧 

在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下,联邦基金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美元呈走软趋势。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美利差倒挂和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预 期下,2009年以来流入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呈现出加速的态势。未来一段时间里,随着国际金融机构“去杠杠化”进程的结束,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 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然而,一旦美国经济进入持续复苏,美联储必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和逐渐收紧银根,美国拆借市场利率和联邦基金利率将会上升。这将使美元升值,并 使部分套利交易平仓。一旦美元企稳走强,国债利率上扬,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资产泡沫可能随之而破裂。大量投机性资金撤出中国,造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给 中国的金融稳定埋下巨大的隐患。20世纪90年代东亚国家的资产泡沫破裂并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不可不引以为鉴。

人民币汇率调整进退两难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美元汇率的波动,增加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难度。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水平也发生 了明显变化。然而,从2008年7月到2009年3月,金融危机急剧恶化,避险情绪升温,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将资金撤回美国或兑换成美元资产,导致美 元对主要货币汇率保持升值。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事实上又重归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幅度维持在6.82-6.84之间。2009年3月 下旬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导致美国通胀预期上升、国债融资风险增加和美元融资套利交易活跃,加上全球经济反弹使得美元作为避险工具的需求大大减 弱,以美元资产保值的资金重新追逐高收益资产,美元呈贬值趋势。随着美元走弱,人民币汇率自2009年3月份后连续7个月呈贬值态势,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 有效汇率各贬值9.17%和7.67%。 

在美元贬值和短期国际资本涌入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再次显现,人民币汇率政策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是选择缓慢升值还是大幅升值?我们认 为,中国政府不太可能选择大幅升值的策略。首先,在大幅升值方式下,热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升值带来的收益,热钱获利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其次,我们 很难找到一个均衡汇率点,无法计算怎样的升值幅度为一个合适的水平。采取大幅升值策略,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出现超调,资金流向逆转的风险很大,或者是一次性 大幅升值以后如果没有升到位,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的升值预期,造成过多的游资流入。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会造成资金大进大出,产生宏观金融风险。再者,大幅 升值对出口型企业将带来较大冲击,经济可能出现大幅下滑,进而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 

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水平很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维持不变。即便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也将是采取温和、渐进、可控的方式。在这种升值方式下,升值预期、热钱流入、资产泡沫和通胀风险都将是货币当局需要面对的挑战。 

通货膨胀卷土重来 

面对资本流入以及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风险,中国CPI和PPI已经连续数月环比上升,并将在四季度实现同比“转正”,预计2010年会出 现持续的温和通胀。根据央行今年第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通胀预期持续加强,当季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 66.7%,已连续第三个季度上升。美联 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未来全球通胀风险和资产泡沫风险,并通过各种渠道传导至新兴市场国家。 

第一,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削弱了美元资产对短期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美利率差的推动下,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涌入 中国。同时,由于外部需求的复苏,中国出口环境将一步得到改善,贸易顺差将恢复至一个更高的水平。通过这两个渠道,美国的流动性向中国输入,导致中国的通 货膨胀压力上升。 

第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通胀预期上升、美元贬值引发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导致中国承受更大的通胀压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后,美元 持续走弱,由于美元是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交易的最主要计价货币,美元贬值直接推动了能源与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在我国进口商品的结构中,大宗商品,特别是资 源类商品占据较大的比例,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容易传导至国内PPI。尽管目前的价格管制掩盖了PPI向CPI传导的通胀压力,如果未来资源品价格改革启 动,则CPI将承受来自上游价格的上涨压力。 

货币政策可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 

美国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对中国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如果中国不跟随美国和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人 民币将可能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如果中国跟进美国的政策,由于中国的家庭和金融机构并不存在去杠杆化的问题,那么中国货币供应量将十 分充足。因此,无论中国跟随还是不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都会出现流动性充裕的情形,这将推动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储蓄大于投资、贸易顺差居高不下且处在人口红利期,这些因素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改变。从短期来看,在热钱流入、国外补库存带 动中国出口增加的推动下,全球资金流向中国,中国外汇储备正重新加速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流动性过剩可能再次上演,推高物价水平。由于人民币重归 “盯住”美元的机制,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在资本跨境流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中国央行要部分丧失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政策将追随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当美联储加息信号非常明确甚至是宣布加息之后,中国央行才会提升存贷款基准利率。在通 货膨胀显现的初期,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将更多的依赖于数量工具,如信贷的“窗口”指导、正回购央票、发行定向票据、存款准备金等,宏观调控政策紧缩的顺序 很可能是从窗口指导和审慎监管开始,再到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这中间可能会伴随收紧项目审批,最后才是进入加息周期。

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将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6. 美联储倡议的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真正目的?

  美联储议息会议将于本周二至周三举行,这场会议之所以受到全球关注,是因为市场预期美联储将会在会后公布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并会对全球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未来的走势带来深远影响。
  本周市场或将现大波动
  对于美联储将进一步放宽流动性的预期在过去几个月内逐渐得到加强,主要是因为期间美国公布的一系列数据都显示经济复苏乏力,无法降低高企的失业率。今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更公布了一揽子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使得分析师们开始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纳入倒计时——因为经济刺激计划势必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此外,最近几个月来,美国CPI增速一直维持在1%以下的极低水平,这使得通缩代替通胀成为美联储关心的首要问题,也令美联储在加印美钞的同时无需投鼠忌器。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最新表态也说明进一步的量化宽松已是铁板钉钉,就在上月15日的一次演讲中,他表示疲弱的美国经济基本面、高企的失业率和过低的通胀水平为其采取进一步措施提供了理由。
  “本周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市场将会非常敏感,”赛道夫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迈克尔赛道夫表示,在11月的第一周,投资者应该避免过于紧跟短期走势,因为大量的不定因素都可能在本周三聚集。“没有人知道伯南克将宣布的计划会有多大规模,也没有人能预测细节。”
  规模和执行步骤仍是谜
  正如上述分析人士所言,虽然美联储公布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目前看起来没有悬念,但是对于本次释放的流动性的规模、以及究竟是一次性购买还是分批次进行,或者是购买何种资产,都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
  先来看规模,一般认为美联储本次宣布的资产购买计划规模将在5000-10000亿美元之间,但是高盛方面至今最高的预期则达到了4万亿美元之巨,同时也有人认为联储只会动用2000亿美元。“如果规模在3000亿美元以下,市场将会感到失望。”资本顾问成长基金合伙人钱宁·史密斯指出,最终释放的流动性规模如果太低将可能对最近时间内疯涨的大宗商品、非美货币和股市造成冲击。
  他同时还耐人寻味地暗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规模高达1.7万亿美元,但是最终只是换得了2%的经济增长率——最新公布的三季度美国GDP增速年率数字为2%,较二季度仅略微走高0.3个百分点。“那么新一轮的规模将会是多少呢?”
  除了规模以外,市场还非常关注美联储的资产购买将如何进行,是一次性的行动,还是分批次分阶段按市场反应来进行。特别是在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前者势必将对市场构成强大冲击,而后者的细水长流则可能不会。
  最后,对于美联储将购买何种资产,市场言论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应该会购买2-10年期的中短期国债,而有人则认为会购买30年期的长期国债。
  新闻链接
  市场焦躁中迎接联储议息会议
  备受关注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将在本周二召开,全球市场观望气氛浓重。由于对美联储会否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以及规模如何等问题难以把握,投资人纷纷抛售高风险资产。
  上周五,亚太、欧洲股市大部走低,美国股市收盘则基本持平。国际金价走强,最新报1360美元/盎司,但是原油价格跌去近1%,报81.45美元/桶。美元指数仍在77以上,但总体呈现震荡走势。

7. 目前,美联储宣布将通过大量印发美元来扩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对于美国的这一做法,专家普遍担心

选C和A。
美元多了,美元就贬值,美元贬值按照直接汇率,就是美元对外币的汇率降低
美元贬值,发展中国家出口的物品换算成美元,就会涨价,出口必然困难

目前,美联储宣布将通过大量印发美元来扩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对于美国的这一做法,专家普遍担心

8.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重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在未来8个月内购买6 000亿美元长期国债,以刺激美

     A         各国对美国的相关政策表示关注是因为这会对各国国家利益产生影响,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A正确。国家利益不仅仅只包括经济利益,B错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C错误。D与题意不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