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下降

2024-04-29

1. 如何应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下降

加强汇率预期管理,释放坚定、明晰的政策信号。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人民币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现强烈的人民币贬值预期。贬值预期可以自我强化并自我实现,不但打击投资者信心,也会导致短期内出现“汇率超调”,加剧跨境资本外逃,进而冲击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为此,管理层需要加强和改善与市场的沟通和预期引导,积极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

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有节奏释放国内资金配置海外资产的需求。当前,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下半场”,私人部门对风险管理和资本配置有了更高要求。“藏汇于民”不仅能实现私人部门对风险的精准化管理,扭转以外汇储备的方式管理财富的低效率格局,同时也是未来打通人民币体外循环,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关键环节,进而有助于从根本上摆脱困扰发展中经济体的“原罪”问题,转变被动防御外界冲击的不利局面。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私人部门偏好可能发生集中逆转的情况下,需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把握好“藏汇于民”的节奏和力度,有节奏地释放私人部门对资产配置多元化的需求,避免国内资金集中涌出引发风险。

借鉴西方国家移民管理经验,提高输入资本的使用效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后,黄金与美元脱钩以及浮动汇率合法化导致各国难以找到有效的手段约束储备货币输出国的行为。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主要国际信用输出国频繁采取量化宽松的措施导致过剩的流动性涌入发展中经济体,并以外汇储备的形式积累下来。应当注意的是,在这些流入的资金中,套利性质更强、波动性更大的短期资金占比快速上升。这类非生产性资金更容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增加实体经济“美元周期”的风险敞口。因此,可借鉴西方国家的移民管理经验,根据流入资金的性质有选择的加强资本账户管理,提高输入资本的实际使用效率。减少“短期性债务性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重,挤出外汇储备中的水分。避免外汇储备在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时成为积累冲击的蓄水池;在国际资本集中流出时,巨额外汇储备又成为保证其资金安全流出的“降落伞”。

如何应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下降

2. 中国外汇储备下降是怎么回事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表示,中国外汇储备的减少可能由外资撤离和人民币贬值预期等多个因素汇合导致。
自2003年12月开始,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一直加速增长,并于2006年10月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仍居世界第一。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副经理赵庆明表示,外汇储备下降有几个原因,一是,近段时间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烈,导致部分资本趁机流出。二是,金融危机下,各国经济遭受打击,部分外资企业的外国母公司资金出现短缺,有些外资公司借助贸易、分红等形式将资金回流母公司。 

影响 
增持美国国债势头将趋缓 
建行赵庆明称,“手上钱少了自然少买甚至不买” 
外汇储备的下降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对美国国债的购买力,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副经理赵庆明表示:“很简单的道理,以前我们外汇储备一直在增长,手上的钱多,就得找投资渠道,而美国国债是最好的投资品种。现在外汇储备开始减少,手上钱少了,自然就少买点美国国债甚至不买了。”在此之前,我国曾在10月单月增持美国国债659亿美元。 
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外债处蔡秋生表示,纯粹从外汇管理的角度来说,这种适当的下降是外汇管理局所希望的。

3. 外汇储备下降的情况下,怎么样保持经济的发展

呵呵,楼主的问题可真的是宏观,不知道您现在是在研究什么问题呵呵^_^
首先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所持有的外币表示的资产,包括外币债券。一国的外汇储备一般包括贸易顺差,国外投资净流入、外国贷款等等。
其实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非常多,单一个外汇储备的变量,就说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有些太薄弱。
我现在想给您举个例子,您看合理不合理。例子便是现在的中国,中国目前差不多是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现在中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便是世界各国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都认为考虑到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量等因素,人民币被严重低估,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继续增长,人民币被动升值的压力就越大,同时如果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落后于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中国的出口企业将一蹶不振,所以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可能外汇储备下降一点可能对保持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一些好处。
您说“外汇储备下降的情况下,。。。”我觉得您的命题忽视了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要求,因为外汇储备不仅包括外国投资和顺差,亦包括热钱的涌入,如果热钱涌入太多,对经济发展肯定是不利的,所以要保持经济发展首先要考虑好外汇储备的结构。
最后一句,目前在现在全球经济开放的年代里,经济的发展涉及国家就业形势、贸易国家经济形式、国内外金融环境、国内消费情况、国家制造业在世界中的位置与是否落后等等因素,因此您说的这个命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具体我建议您参考我给您的参考资料,希望您好运。

外汇储备下降的情况下,怎么样保持经济的发展

4. 如何应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下降

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原因
1.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
自1994年至今,我国国际收支中,虽然每年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各自变动幅度较大甚至出现逆差,但总体一直保持“双顺差”的态势,尤其两者合计更是呈高额顺差,2005年高达2237.6亿美元。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
促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有两点:第一,拥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我国商品具有较强的
,1994年汇率并轨导致的人民币贬值更刺激了出口的高速增长,使我国国际贸易保持顺差。第二,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市场潜能,以及我国对外资在收税、产业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各种超国民待遇使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而我国的企业没有“走出去”,造成了资金流入大于流出,金融与资本账户顺差扩大。
2.强制结售汇制度
1994年汇率并轨后,在对金融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的结售汇制度。该制度规定,除了允许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开设外汇现汇账户外,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则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头寸额度之外的外汇在市场上卖出。而央行一般作为市场上的接盘者,买入外汇以积累国家的外汇储备,从而导致其规模迅猛增长。2005年和2006年,随着我国强制结售汇制度向着意愿结售汇制的改革,结售汇制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逐渐减轻,但其仍是造成外汇储备增长的直接制度性原因。
3.汇率的弹性不足
虽然我国对外宣称的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在外汇市场上,美元兑换人民币多呈窄幅波动。汇改前实行了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比价挂钩,允许汇率浮动的幅度极为有限。2005年7月汇率改革后采取了放弃了钉住美元而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的策略,并立即升值2.1%。今年以来,又升值3.2%,但汇率弹性还是有限。政府一直将维持汇率稳定作为宏观经济目标之一,因此,为了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了外汇市场上最终的市场出清者。在美元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央行被迫在市场上吸引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增长所带来的美元以保持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平衡,这导致外汇储备的被动增加。同时,稳定的汇率消除了汇率风险,促进了我国的出口贸易,增加了国际贸易顺差;并由于可稳定预期投资收益而促使外资大量涌入,增加了资本项目顺差。
4.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自2002年2月起,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开始贬值,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贸易与财政的双赤字。人民盯住美元,对其他货币贬值,造成币值低估,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最终促成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此外,近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尤其是自美国日本等国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以来,市场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逐渐增强。升值预期刺激了国际资本向我国流动。

5. 如何应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下降

 加强汇率预期管理,释放坚定、明晰的政策信号。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人民币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现强烈的人民币贬值预期。贬值预期可以自我强化并自我实现,不但打击投资者信心,也会导致短期内出现“汇率超调”,加剧跨境资本外逃,进而冲击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为此,管理层需要加强和改善与市场的沟通和预期引导,积极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

  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有节奏释放国内资金配置海外资产的需求。当前,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下半场”,私人部门对风险管理和资本配置有了更高要求。“藏汇于民”不仅能实现私人部门对风险的精准化管理,扭转以外汇储备的方式管理财富的低效率格局,同时也是未来打通人民币体外循环,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关键环节,进而有助于从根本上摆脱困扰发展中经济体的“原罪”问题,转变被动防御外界冲击的不利局面。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私人部门偏好可能发生集中逆转的情况下,需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把握好“藏汇于民”的节奏和力度,有节奏地释放私人部门对资产配置多元化的需求,避免国内资金集中涌出引发风险。

  借鉴西方国家移民管理经验,提高输入资本的使用效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后,黄金与美元脱钩以及浮动汇率合法化导致各国难以找到有效的手段约束储备货币输出国的行为。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主要国际信用输出国频繁采取量化宽松的措施导致过剩的流动性涌入发展中经济体,并以外汇储备的形式积累下来。应当注意的是,在这些流入的资金中,套利性质更强、波动性更大的短期资金占比快速上升。这类非生产性资金更容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增加实体经济“美元周期”的风险敞口。因此,可借鉴西方国家的移民管理经验,根据流入资金的性质有选择的加强资本账户管理,提高输入资本的实际使用效率。减少“短期性债务性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重,挤出外汇储备中的水分。避免外汇储备在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时成为积累冲击的蓄水池;在国际资本集中流出时,巨额外汇储备又成为保证其资金安全流出的“降落伞”。

如何应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下降

6. 如何应对中国外汇储备快速下降

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原因
1.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
  自1994年至今,我国国际收支中,虽然每年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各自变动幅度较大甚至出现逆差,但总体一直保持“双顺差”的态势,尤其两者合计更是呈高额顺差,2005年高达2237.6亿美元。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
  促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有两点:第一,拥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我国商品具有较强的
,1994年汇率并轨导致的人民币贬值更刺激了出口的高速增长,使我国国际贸易保持顺差。第二,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市场潜能,以及我国对外资在收税、产业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各种超国民待遇使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而我国的企业没有“走出去”,造成了资金流入大于流出,金融与资本账户顺差扩大。
  2.强制结售汇制度
  1994年汇率并轨后,在对金融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的结售汇制度。该制度规定,除了允许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开设外汇现汇账户外,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则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头寸额度之外的外汇在市场上卖出。而央行一般作为市场上的接盘者,买入外汇以积累国家的外汇储备,从而导致其规模迅猛增长。2005年和2006年,随着我国强制结售汇制度向着意愿结售汇制的改革,结售汇制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逐渐减轻,但其仍是造成外汇储备增长的直接制度性原因。
  3.汇率的弹性不足
  虽然我国对外宣称的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在外汇市场上,美元兑换人民币多呈窄幅波动。汇改前实行了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比价挂钩,允许汇率浮动的幅度极为有限。2005年7月汇率改革后采取了放弃了钉住美元而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的策略,并立即升值2.1%。今年以来,又升值3.2%,但汇率弹性还是有限。政府一直将维持汇率稳定作为宏观经济目标之一,因此,为了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了外汇市场上最终的市场出清者。在美元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央行被迫在市场上吸引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增长所带来的美元以保持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平衡,这导致外汇储备的被动增加。同时,稳定的汇率消除了汇率风险,促进了我国的出口贸易,增加了国际贸易顺差;并由于可稳定预期投资收益而促使外资大量涌入,增加了资本项目顺差。
  4.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自2002年2月起,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开始贬值,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贸易与财政的双赤字。人民盯住美元,对其他货币贬值,造成币值低估,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最终促成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此外,近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尤其是自美国日本等国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以来,市场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逐渐增强。升值预期刺激了国际资本向我国流动。

7. 中国外汇储备下降是在一种怎样的宏观背景下

●中国过去的外汇储备扩张,是根植于中国特定的汇率机制与国际货币体系之中的。人民币的非国际化、不断扩大的对外经济(金融)往来增加了对储备的需求,持续的巨额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又为储备的积累创造了现实条件。
  ●但中国现阶段,外汇储备下降的趋势已然形成。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中国对他国储备货币的需求将会大幅下降,同时,全球资本配置格局也出现了新变化:外国直接投资(FDI)和国际游资都将出现净流出状态,从而带动中国外汇储备净额持续下降。
  ●过去,外汇储备扩张导致了中国国内宏观流动性扩张。虽然现在中国外汇储备出现净额下降,也将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但这提高了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中国人民银行完全可以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应对外汇下降导致的宏观流动性收缩效应,因此,外储下降不会导致宏观流动性出现净收缩,市场利率不会因资本外流和储备下降而大幅上升。恰恰相反,由于通胀预期处于较低水平,制造业资本回报率下降,使得实际利率和含有通胀补偿的名义利率仍会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中国外汇储备下降是在一种怎样的宏观背景下

8. 如何应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下降

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原因
1.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
自1994年至今,我国国际收支中,虽然每年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各自变动幅度较大甚至出现逆差,但总体一直保持“双顺差”的态势,尤其两者合计更是呈高额顺差,2005年高达2237.6亿美元。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
促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有两点:第一,拥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我国商品具有较强的
,1994年汇率并轨导致的人民币贬值更刺激了出口的高速增长,使我国国际贸易保持顺差。第二,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市场潜能,以及我国对外资在收税、产业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各种超国民待遇使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而我国的企业没有“走出去”,造成了资金流入大于流出,金融与资本账户顺差扩大。
2.强制结售汇制度
1994年汇率并轨后,在对金融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的结售汇制度。该制度规定,除了允许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开设外汇现汇账户外,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则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头寸额度之外的外汇在市场上卖出。而央行一般作为市场上的接盘者,买入外汇以积累国家的外汇储备,从而导致其规模迅猛增长。2005年和2006年,随着我国强制结售汇制度向着意愿结售汇制的改革,结售汇制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逐渐减轻,但其仍是造成外汇储备增长的直接制度性原因。
3.汇率的弹性不足
虽然我国对外宣称的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在外汇市场上,美元兑换人民币多呈窄幅波动。汇改前实行了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比价挂钩,允许汇率浮动的幅度极为有限。2005年7月汇率改革后采取了放弃了钉住美元而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的策略,并立即升值2.1%。今年以来,又升值3.2%,但汇率弹性还是有限。政府一直将维持汇率稳定作为宏观经济目标之一,因此,为了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了外汇市场上最终的市场出清者。在美元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央行被迫在市场上吸引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增长所带来的美元以保持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平衡,这导致外汇储备的被动增加。同时,稳定的汇率消除了汇率风险,促进了我国的出口贸易,增加了国际贸易顺差;并由于可稳定预期投资收益而促使外资大量涌入,增加了资本项目顺差。
4.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自2002年2月起,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开始贬值,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贸易与财政的双赤字。人民盯住美元,对其他货币贬值,造成币值低估,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最终促成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此外,近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尤其是自美国日本等国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以来,市场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逐渐增强。升值预期刺激了国际资本向我国流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