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增进的简介

2024-05-14

1. 信用增进的简介

从经济角度来看,简单地说,信用增进就是采取一定措施让个人或是企业的信用提高,以便金融活动中能顺利筹取有效资金。通常个人或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与其资产不够优质、信用不明有关,需要靠第三方机构提升自身信用品质,即需要信用增进。以个人常见的信用担保为例,某个人向银行或其他个人申请信用贷款,碰到了钉子,额度不够或者根本贷不出钱,这时它找到几个担保人,付给担保人一笔费用,让该担保人为其担保。当该借款人不能按期偿付银行贷款时,银行可要求担保人代为偿付;可以看出,担保行业做的是一笔有风险的生意,它承担了一部分风险,如果最终风险不存在,则获得了一笔担保费,如果出现风险,则自担损失,所以担保机构对个人或企业也是要细致考察的。对银行或民间借出方而言,当看到原本不够合格的贷款个人、企业附加了担保,风险降低了,就乐意对其放款。

信用增进的简介

2. 商业信用的发展现状

一、商业信用具有普遍性。可以说只要有商业活动,就存在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容易取得,它无需办理正式手续,而且如果没有现金折扣或使用带息票据,它还不需支付筹资成本,大、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都能够轻易取得。因而普遍存在于商业活动之中。二、在所有不同类型的经济形式中,以新型经济形式或行业尤为突出。如个体私营企业、零售超市、房地产开发、消费俱乐部等,这些经济形式或行业一般来说银行信用控制得都比较紧,使用商业信用融资非常便捷,商业信用特别活跃。如零售超市占用供应商的商品,房地产开发商预售房屋,消费俱乐部出售会员卡等,这些基本上已约定俗成,见多不怪。总体趋势是三产业占用二产业和一产业的资金更多、零售、服务业占用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资金更多。三、商业信用规模增长快,关系更为复杂。据对株洲市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32户企业2005年末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三项负债类商业信用总额663545万元,比1999年末增长145%,平均每年增长24%,是销售收入增长率的2倍。调查显示,由于融资难度加大、成本攀高,商业信用除了作为扩大销售的重要手段外,更多地被作为融资手段来使用。尤其是对于贷款难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说,更是如此。株洲市芦淞市场群一个年交易额15亿元的大型服装市场的3100户个体私营业主中只有90多户有银行信用,金额不到3000万元,其融资方式主要靠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每年的秋季是服装销售的淡季,经营者几乎将所有现金预付给生产厂商,而到了冬季服装旺销的季节,则向生产厂家赊购。同时向下游零售商赊销。整个市场预付定金或货款最高时达到1.5亿元至2亿元,占经营者流动资金比例30%强。四、在各种商业信用中以应收帐款、预购定金和分期付款最为普遍。株洲市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5年末应收帐款净额415518万元,占可统计商业信用(资产类)总额的67%。由于将应收帐款、分期付款与销售折扣有机结合,供销双方可以各取其利,获得双赢,交易双方都乐于接受。预购定金主要是生产加工企业使用较多。而应收票据如商业承兑汇票之类由于手续繁杂一般使用较少,如茶陵县供销联社所辖企业中近几年都没有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的,主要原因是手续复杂、要求严格、流动性差、真假难辨风险大,企业、银行都不愿使用。五、商业信用已成为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融资方式。一方面,日益高涨的创业热情和蓬勃发展的县域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趋利性经营使得县域金融不断萎缩,中小企业贷款尤其艰难。这就给了商业信用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株洲市所辖县市,商业信用基本上与民间借贷、银行信用三分天下,成为县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如攸县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获得银行贷款的不足10%,该县2006年9月末的存贷比率为43.5%,比2000年末减少31个百分点。醴陵市某民营陶瓷企业创办已有5年,年销售收入已达1800万元,但至今无分文银行贷款,主要依靠预收货款和应付帐款解决流动资金,2005年末商业信用负债达420万元。六、商业信用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一个企业可以承载或实际拥有多大的商业信用,没有任何法规加以界定,也没有人可以知道。除少数管理规范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对于自己的商业伙伴到底应给予多大信用主要是实现销售目标的需要和经营者的感觉。目前商业信用普遍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没有监管部门,没有监管机构,没有监管制度,没有渠道查询。包括已经实行的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省市自治区政府正在拟订的信用信息管理办法,都只侧重于对银行信用信息的征集,而对于商业信用可能由于其过于分散、难度太大干脆避而不谈。

3. 信用增进的介绍

信用增进就是采取一定措施让个人或是企业的信用等级提高,以便在金融活动中能顺利筹取有效资金。从广义上理解,所有与信用风险的分散分担有关的金融服务都可以叫做信用增进。

信用增进的介绍

4. 信用销售的发展现状

据悉,实际上,目前国内企业信用销售已经非常普遍,如分期付款、赊销等,但缺乏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在国外发达市场,信用担保制度非常健全,使用信用服务非常普遍,基本无现金交易。官员介绍说:“大的信用环境不好,尤其是企业信用交易环境太差,企业坏账多,交易伙伴之间互相不信任。”其次,我国缺少信用销售的制度安排和信用风险的分担机制,目前没有一套成熟的商业或社会制度安排来有效减少、防范、分担信用销售的风险,企业担心风险过大,不敢开展信用销售。信用销售无疑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很有基础,也很有前景”。目前,我国信用销售风险分担机制初见雏形。2003年以来,平安保险、出口信保、人保财险、美亚财险等陆续探索开展了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但与出口信用保险相比还不太成熟,购买险种的企业很少。信用担保机构在信用销售中也做了尝试,美国AIG集团、深圳捷信担保公司等在南京、深圳、大连等地均推出了分期付款担保服务。此前,商务部开展信用建设多处于宣传教育阶段,比如“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兴商月”等,而此举通过与经济活动紧密结合,与企业利益直接挂钩,将鼓励企业树立信用风险管理意识,促使企业提高自身信用管理水平,让交易关联方建立良好的信用信息互通机制。

5. 信用的产生发展

私有制出现以后,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大量剩余产品不断出现。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使得劳动者各自占有不同劳动产品,剩余产品的出现则使交换行为成为可能。 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出现了矛盾——“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经常发生困难。例如,一些商品生产者出售商品时,购买者却可能因自己的商品尚未卖出而无钱购买。 于是,赊销即延期支付的方式应运而生。赊销意味着卖方对买方未来付款承诺的信任,意味着商品的让渡和价值实现发生时间上的分离。这样,买卖双方除了商品交换关系之外,又形成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信用关系。当赊销到期、支付货款时,货币不再发挥其流通手段的职能而只充当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正是由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使得商品能够在早已让渡之后独立地完成价值的实现,从而确保了信用的兑现。整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区别于实物交易和现金交易的交易形式,即信用交易。后来,信用交易超出了商品买卖的范围。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本身也加入了交易过程,出现了借贷活动。从此,货币的运动和信用关系连结在一起,并由此形成了新的范畴——金融。现代金融业正是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市场行为的主体大多以延期付款的形式相互提供信用,即商业信用;在市场经济较发达时期,随着现代银行的出现和发展,银行信用逐步取代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信用形式。 总之,信用交易和信用制度是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进而,信用交易的产生和信用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商品交换和金融工具的发展;最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成为建立在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之上的信用经济。

信用的产生发展

6. 信用创造的发展现状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商业资本同金融资本的结合,使得一定条件下金融机构商业机构之间的信用扩张越来越容易,这种二十一世纪信用的创造过程和创造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教科书所定义的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的范围。在全球货币流动性收获和扩张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并不只是各个国家的央行所投放的基础货币,也不仅仅是以货币乘数为基础的传统信贷扩张。相反,市场上更多的流动性来自于商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创造,全球金融环境的变化取决于全球商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和信用创造能力的变化。就是和传统的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的货币流通性恐怕反传统,所以这是需要注意的。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二十一世纪的信用和货币的创造是把双刃剑,它使得过去五年全球货币流动性的迅速扩张。但是在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令信用遭到破坏以后,又会造成全球流动性迅速的收缩。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流动性格局的复杂化,导致世界经济很可能蹒跚行走于通货膨胀上升与经济萎靡不振之间,美元也将一贬再贬。第二是FDI从单向流入中国转变为流入与流出双向并重。从过去的十年,外国直接投资是单向流入中国的,但在未来的十年,外国直接投资将有两条道路:从外国流向中国,和从中国流向外国。我们国家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扩大汇率的弹性,加快人民币的升值,特别人民币升值扩大汇率的弹性成为唯一选择和我们必然选择的情况下,为了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使得中国必须踏上一条对外直接投资及走出去的道路。走出去包括产品的输出,也包括资本的输出,但是主要是指资本的输出,对外直接投资。正是由于以上四点原因,中国不仅需要解决自身发展遇到的问题,而且能够将资本带入亚洲和西方国家,在当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解决当地政府不能解决的难题,从而中国将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7. 如何发展我国的信用市场

一是要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提高整个社会信用,消除金融机构发放消费信贷的后顾之忧。个人信用制度是进行消费信贷的基础,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信用的有无和优劣是能否得到消费贷款和分期付款优惠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环境已初步具备,如技术环境,我国目前已具备开发个人信用系统的科技能力,各种相应的硬件设备也容易配备,只是如何组织运作的问题。因此,各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个人信用登记、评价系统的建立,降低消费信贷的风险,促进消费信贷供给的增加。二是如前所述,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减少不确定性预期,使消费者敢于接受消费信贷,解除后顾之忧,刺激消费信贷需求。此外,要建立健全消费信贷立法,尽快制定《消费信贷法》,对消费信贷的主体、对象、程序、方式等作出规定,并配套出台实施细则,使消费信贷行为规范化。金融机构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拓宽消费信贷空间,增加消费信贷品种,深入消费市场调研,加强营销工作,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金融服务,使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能充分利用消费信贷方式,尽早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消费结构,进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促进经济增长。

如何发展我国的信用市场

8. 征信业务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本文核心数据: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余额,信用卡应偿贷款余额,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
中国征信行业下游需求场景丰富
征信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数据生产者、中游的征信机构及下游的征信信息的使用者,其中中游的征信机构运行模式主要有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数据分析及销售产品,上游数据生产者往往也是下游征信信息使用者。征信行业下游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房屋信贷、汽车信贷、商贸领域信贷、信用卡办理等场景。

中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持续高增长
2012-2021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呈现稳步上升状态,住房贷款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但贷款余额体量巨大,对贷款者信用评价的需求较为旺盛。截止2021年12月,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了38.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汽车金融贷款余额增速较高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2021年8月最新发布的《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数据,2018-2020年中国汽车金融行业零售贷款余额稳定增长,截至2020年度汽车金融公司贷款余额达到7820.16亿元,同比增长8.71%。
中国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逐年上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8-2021年中国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稳定增长,截至2021年12月,中国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达26.52万亿元,同比增长23.2%。普惠领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用户信贷需求强,而解决普惠领域用户融资难问题一直是金融领域重难点,该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征信体系的逐步完善,离不开征信基础的发展。
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包括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的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消费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
信用卡贷款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信用卡市场正迎来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关的立法进程逐渐加快,信用卡业务集约化经营水平继续提高,科技应用程度将不断深化,信用卡与互联网的结合更为紧密,营销更加精准化,运营效率和营销效益得到改善,客户体验、服务品质、服务价值均将得到更大提升。
中国信用卡市场对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取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信用卡市场规模和业务规模继续扩大,信用卡期末应偿总额为8.40万亿元,环比增长2.74%。信用卡已经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较为重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征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