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出发,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2024-05-14

1. 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出发,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1.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出发,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它们两个互为补充,才能使得国家经济稳定增长。财政最主要的基本职能是保证经济稳定,而市场存在“市场失灵”现象,这就需要国家给予干预以弥补市场失灵,通过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的配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收入分配公平、经济稳定发展,即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来讲,市场和政府,二者缺一不可。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是指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由此可见,公共财政最大的特点是弥补市场缺陷,所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公共财政这支“看得见的手”,去调节市场,是十分必要的。
  2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分析的起点,简述公共收入
公共支出与政府履行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共产品是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最典型的公共物品就是国防、治安、外交等。
  政府的职能概括的说包括经济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四个方面。若要履行这些职能就要提供上述的公共产品,产生公共支出,所以,国家需要收入,公共收入,即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彩票公益金等其他收入。
  3举例说明纳税人与赋税人的联系与区别,并论证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属性。
  赋税人这个概念我没有听说过,是不是“负税人”
啊。下面我按照“负税人”解释一下你的问题吧。
  纳税人是指依照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指的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及个人。
  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负税人也就是纳税人;在税负能够转嫁的条件下,负税人并不是纳税人。
  例如,某公司购进原材料,在买材料的同时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此时,这个公司就是负税人,因为这时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还能在产品销售的时候转出去;同样是这个公司,在卖产品的时侯缴纳营业税,此时这个公司就是纳税人了。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从企业或者个人的所得中无偿的、强制的收取一部分上来归为政府所有,再由政府履行职能,购买公共物品和服务,这种公共物品和服务是每个纳税人都能享有的。
  4列举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及特征
  你问的征税项目是什么意思呢,好像没有见过这个问法的啊。你问的应该是什么人,什么情况下缴纳个人所得税吧。
  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最主要的特征是针对个人所得征收的税款,且有起征点。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出发,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2. 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结构的一般特征?

一、财政支出分类
1.按支出用途分类,财政支出分为:基础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等13大项。
按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来归类,上述各项可归类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从动态的再生产角度来进行归类,可分为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2.按费用类别分类(简答),又称为按国家职能分类,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5大类。
3.按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2011名词解释)是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转移性支出(2011名词解释)指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对支出结构,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对支出结构,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二、财政支出规模
1.两个衡量指标
衡量财政规模,通常可以用两个指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财政收入比率)、财政支出占GDP的比率(财政支出比率),通常情况下都是后者大于前者。
2.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简答)
财政支出增长似乎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条规律。理论界对于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有以下几种:
(1)政府活动扩张论,也称瓦格纳法则,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2)梯度渐进增长论,也称内外因素论,提出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正常条件下,收入水平上升,税率不变获得的税收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和GDP上升呈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旦发生外部冲突,比如战争,政府被迫提高税率,公众也会接受提高的税率;同时,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危机过后,公共支出不会退回到上升前的水平。(3)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投资占社会投资的较高比重,主要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经济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继续进行,这时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经济达到成熟期,政府支出从基础设施投资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和福利的支出,并且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4)官僚行为增长论。官僚是指负责政府提供服务的部门。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官僚机构以机构规模最大化作为目标,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利越大。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使财政支出超过公共物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的支出水平。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包括: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
三、财政支出结构(简答:如何认识和调整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包括两部分: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1.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概念。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构成,从社会资源的配置角度来说,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政府职能可简化为两大类: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相对应的,财政支出也形成了经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支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渐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
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下降的原因。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总额的比重从改革前的平均6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25%左右,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下降的原因包括:流动资金支出下降、基本建设支出下降。
社会管理支出增长中的合理与不合理因素。在社会管理支出的增长中,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合理的因素,比如: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卫生、科学等领域的投入,社会文教费的增长是合理的;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增加有一定的必然性,但行政管理费的增长过快不尽合理;行政费支出内部结构应进一步优化,合理安排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
2. 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
判断一国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在该阶段政府所追求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二是财政支出各项目间的相对增长速度。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具体表现为:(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增长无疑是政府追求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而从财政支出角度来看,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主要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投资;(2)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过大,而且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生产性支出的增长速度。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是:(1)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次序,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2)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整和理顺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3)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过程中,在适当提高财政投资支出比重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控制消费性支出的快速增长上。控制消费性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精简机构,控制行政机关人员,削减消费性支出。
3.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效应
财政支出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财政支出本身的效率和经济效率。而既定的支出结构是促进效率的提高还是相反,主要看这种支出结构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1)政支出结构的增长效应在家庭的效用函数中,公共物品区分为纯公共物品与补充私人部门生产的公共物品。前者大多属于政府消费,很可能具有负的增长效应。尽管政府消费会给家庭带来效用,但由于需要增加税收为消费支出融资,会降低投资收益率,从而会削弱投资刺激,因此会降低经济增长。相反,政府的投资支出(诸如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环境。
(2)财政支出结构的排挤效应在分析财政支出增加的排挤效应时,分别考察消费性支出和资本支出的效果至关重要。
从私人投资的增减来看,政府无论是增加消费性支出还是增加资本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不确定。
从国民收人的增减来看,政府增加资本性支出一般会导致收人增加,而增加消费性支出则不然,因此,政府增加资本性支出不易产生排挤效应。
(3)财政支出结构的储蓄效应国民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包括企业储蓄和家庭储蓄)加上政府储蓄,而政府储蓄又等于扣除转移支付后的税收减去政府的消费性支出也就是说,政府储蓄等于经常性收支差额。(1)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第一,政府消费支出增加可能会降低国民储率,不管它是用税收融资的还是用公债融资的;第二,用公债融资的预算支出增加对国民储著率具有负的效应,不管这种支出是经常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而用税收融资的额外资本性支出对国民储蓄率可能具有潜在的有利效应。(2)按照李嘉图等价定理,只要利用公债融资方式,政府增加消费性支出不会影响国民储蓄率,而增加投资性支出将提高国民储蓄率

3. 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三大职能。
第一,是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在政府的介入和干预下,财政通过自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给予财力保障,引导资源有效和合理利用,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血药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第二,是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就是财政通过收入再分配机制,重新调整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达到社会认可的“公平”和“正义”的分配状态的职能。 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其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随手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就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适当的政策组合,以实现国民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并求得稳定增长的职能。 实现未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发挥市场经济的自动稳定作用。(3)同过投资、补贴和随手等多方面的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组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职能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职能主要是

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个人觉得应是BD。仅供参考。
    经济调节对应的是选项B。经济主要通过一些参数来体现,因此参数调节职能入选。
    间接配置资源D:是指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间接配置资源。通常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会采取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如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货币总量、公开市场业务等;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则相反,总之要通过各种经济手段来使经济总量保持平稳。而不是靠原来的计划、审批、行政命令之类的直接手段来干预市场运行。

5. 1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出发,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1.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出发,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它们两个互为补充,才能使得国家经济稳定增长。财政最主要的基本职能是保证经济稳定,而市场存在“市场失灵”现象,这就需要国家给予干预以弥补市场失灵,通过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的配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收入分配公平、经济稳定发展,即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来讲,市场和政府,二者缺一不可。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是指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由此可见,公共财政最大的特点是弥补市场缺陷,所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公共财政这支“看得见的手”,去调节市场,是十分必要的。

  2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分析的起点,简述公共收入 公共支出与政府履行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共产品是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最典型的公共物品就是国防、治安、外交等。

  政府的职能概括的说包括经济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四个方面。若要履行这些职能就要提供上述的公共产品,产生公共支出,所以,国家需要收入,公共收入,即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彩票公益金等其他收入。

  3举例说明纳税人与赋税人的联系与区别,并论证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属性。

  赋税人这个概念我没有听说过,是不是“负税人” 啊。下面我按照“负税人”解释一下你的问题吧。
  纳税人是指依照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指的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及个人。
  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负税人也就是纳税人;在税负能够转嫁的条件下,负税人并不是纳税人。
  例如,某公司购进原材料,在买材料的同时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此时,这个公司就是负税人,因为这时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还能在产品销售的时候转出去;同样是这个公司,在卖产品的时侯缴纳营业税,此时这个公司就是纳税人了。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从企业或者个人的所得中无偿的、强制的收取一部分上来归为政府所有,再由政府履行职能,购买公共物品和服务,这种公共物品和服务是每个纳税人都能享有的。

  4列举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及特征

  你问的征税项目是什么意思呢,好像没有见过这个问法的啊。你问的应该是什么人,什么情况下缴纳个人所得税吧。
  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最主要的特征是针对个人所得征收的税款,且有起征点。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1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出发,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6. 1.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出发,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1.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出发,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它们两个互为补充,才能使得国家经济稳定增长。财政最主要的基本职能是保证经济稳定,而市场存在“市场失灵”现象,这就需要国家给予干预以弥补市场失灵,通过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的配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收入分配公平、经济稳定发展,即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来讲,市场和政府,二者缺一不可。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是指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由此可见,公共财政最大的特点是弥补市场缺陷,所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公共财政这支“看得见的手”,去调节市场,是十分必要的。

  2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分析的起点,简述公共收入 公共支出与政府履行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共产品是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最典型的公共物品就是国防、治安、外交等。 ...

7. 市场经济中公共经济部门存在的必要性。试论财政支出的原则。试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

税收的经济效率旨在考察税收对经济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检验税收经济效率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二是税收的额外收益最大化。
税收的额外负担有两种:一种是资源配置方面的额外负担,即政府征税导致的私人部门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面增加的社会利益。一种是经济机制运行方面的额外负担,即因政府征税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不良影响,干扰了私人部门的正常决策,扭曲了市场价格和个人的行为方式,导致经济运行的低效或无效。因此,政府征税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政府应尽量使税收保持中性,尽量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征税必须使社会承受的额外负担最小,以最小的额外负担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率。

市场经济中公共经济部门存在的必要性。试论财政支出的原则。试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

8. 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内容详细解答)

  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政治和经济二重职能。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具有保卫国家、维护国内安全的政治职能外,还具有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为了保证社会经济总量的平衡、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全国市场的统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具有的职能;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能;政府作为社会经济宏观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  我国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下,把政府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混同于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指挥和管理包括企业经营在内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这是企业和社会经济的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政府正确履行经济职能,在管理内容、方式和手段等方面都要转变。即政府对社会经济从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从管理微观经济为主转向管理宏观经济为主;从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转向培育、组织和管理市场为主;从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和经济政策为主;从部门管理为主转向行业管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