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钱,猜三个数字。

2024-05-10

1. 一文钱,猜三个数字。

方与圆,谢谢,因为铜钱的形状就是内方外圆!

一文钱,猜三个数字。

2. 一文钱?打一个数字。

一文钱是个1文钱,那么这个数字是1。一文钱是个1文钱,那么这个数字是1。一文钱是个1文钱,那么这个数字是1。一文钱是个1文钱,那么这个数字是1。

3. 用数字表示成语大全

数字成语 > 一字开头的成语 
一字不识 一心为公 一线希望 
一无牵挂 一望无涯 一团糟 
一声不响 一年一回 一家之主 
一饭三遗矢 一肚子坏水 一把手 
一字师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掷乾坤  
一则一,二则二  一渊不两蛟  一拥而入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言不发  一厢情愿  
一无所闻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一十八层地狱  
一十八般武艺  一十八般兵器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一人敌  一掊土  
一牛鸣  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决胜负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饭三吐哺  
一而光  一而二,二而一  一而二,二而三  
一代不如一代  一吹一唱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一波才动万波随  一鞭一条痕  
一鞭先著  一百二十行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一坐一起 一坐尽倾 
一坐尽惊 一坐皆惊 一走了之 
一字一珠 一字一泪 一字一句 
一字千秋 一字千钧 一字千金 
一字兼金 一字长城 一字褒贬 
一柱承天 一重一掩 一至于斯 
一至于此 一之已甚 一枝一栖 
一肢一节 一枝一节 一之为甚 
一纸千金 一知片解 一掷干坤 
一肢半节 一支半节 一知半见 
一针一缐 一针一线 一枕南柯 
一枕黄粱 一枕邯郸 一眨巴眼 
一缘一会 一语中人 一语中的 
一隅之说 一语双关 一迎一和 
一饮一啄 一以当十 一以当百 
一噎止餐 一叶迷山 一叶报秋 
一言中的 一言一行 一言以蔽之 
一言兴邦 一言丧邦 一言千金 
一言两语 一言半句 一言半辞 
一熏一莸 一心一路 一心一力 
一心一腹 一心同体 一泻万里 
一些半些 一泻百里 一笑一颦 
一笑倾城 一笑了之 一笑了事 
一笑百媚 一厢情原 一相情原 
一线之路 一现昙华 一线生机 
一献三售 一献三酬 一席之地 
一夕一朝 一息奄奄 一物降一物 
一无所知 一无所获 一无所成 
一无所长 一卧不起 一文如命 
一闻千悟 一苇可航 一往直前 
一望无垠 一望无边 一往情深 
一网尽扫 一望而知 一往而深 
一推两搡 一吐为快 一通百通 
一天一地 一塌胡涂 一榻胡涂 
一索成男 一岁载赦 一岁再赦 
一岁三迁 一死一生 一丝一毫 
一丝不挂 一手一脚 一时之选 
一时之秀 一时之权 一式一样 
一矢双穿 一时三刻 一时千载 
一事不知 一时伯仲 一时半晌 
一时半霎 一生一世 一生一代 
一生九死 一身两头 一身二任 
一射之地 一扫而光 一日万几 
一日三月 一日三省 一日三岁 
一日三覆 一日三复 一日千丈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曲阳关 
一邱之貉 一丘一壑 一穷二白 
一清二楚 一切万物 一钱不名 
一齐众楚 一栖两雄 一气浑成 
一暴十寒 一颦一笑 一嚬一笑 
一品白衫 一偏之论 一偏之见 
一片散沙 一片丹心 一诺无辞 
一牛鸣地 一牛吼地 一念之误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念之差 一年一度 
一男半女 一目之士 一目五行 
一目数行 一模二样 一命之荣 
一命鸣呼 一命归阴 一命归西 
一暝不视 一民同俗 一面之缘 
一面之雅 一面之识 一面之款 
一面之辞 一梦华胥 一门心思 
一门同气 一脉香烟 一脉相通 
一脉相传 一脉相承 一脉同气 
一马一鞍 一乱涂地 一路神只 
一路货色 一路风清 一路风尘 
一龙一猪 一鳞片爪 一鳞片甲 
一廉如水 一劳久逸 一览无馀 
一览无遗 一揽包收 一来一往 
一篑之功 一夔一契 一馈十起 
一壸千金 一匡九合 一口一声 
一口同音 一口同声 一孔不达 
一蹶不兴 一举万里 一举三反 
一举两全 一介之士 一介之善 
一介之才 一接如旧 一介不苟 
一阶半职 一脚不移 一见锺情 
一剑之任 一见了然 一家之作 
一家之言 一家之学 一家之辞 
一家一计 一家一火 一家无二 
一家老小 一己之见 一饥两饱 
一晦一明 一挥九制 一麾出守 
一褱而论 一画开天 一花独放 
一狐之掖 一呼再喏 一虎不河 
一哄而上 一閧而散 一哄而起 
一狠二狠 一呵而就 一毫千里 
一毫不染 一毫不苟 一毫不差 
一还一报 一鼓一板 一顾倾城 
一顾千金 一谷不升 一谷不登 
一根一板 一个半个 一高二低 
一夫之勇 一夫之用 一夫当关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佛出世 一分一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飞冲天 一吠百声 
一饭之德 一帆顺风 一饭千金 
一反其道 一反既往 一定之规 
一定不移 一丁不识 一雕双兔 
一点一滴 一点灵犀 一点半点 
一刀两段 一旦一夕 一代宗臣 
一代文宗 一代风流 一代鼎臣 
一搭一档 一寸赤心 一蹴可几 
一蹴而得 一蹴而成 一槌定音 
一传十,十传百 一成不易 一尘不缁 
一尘不到 一彻万融 一朝之患 
一朝千里 一倡一和 一倡三叹 
一长二短 一长半短 一唱百和 
一差两讹 一差二误 一差二悮 
一差半错 一步一趋 一步一个脚印 
一不压众,百不随一 一步登天 一波万波 
一秉虔诚 一秉大公 一表堂堂 
一表人物 一表人材 一表非俗 
一鞭先着 一鼻子灰 一笔抹杀 
一笔抹摋 一鼻孔出气 一笔勾消 
一笔勾断 一笔不苟 一悲一喜 
一报还一报 一班一辈 一般无二 
一斑半点 一班半点 一统天下 
一弛一张 一跌不振 一资半级 
一阶半级 一班一级 一文不值 
一碧万顷 一心无二 一心同归 
一心同功 一辞同轨 一辞莫赞 
一箭之遥 一箭双雕 一空依傍 
一星半点 一致百虑 一泻千里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座皆惊 一隅之地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文不名 一以贯之 
一团和气 一心一计 一览无余 
一口三舌 一来二去 一石二鸟 
一代谈宗 一字不苟 一贫如洗 
一拥而上 一箭上垛 一面之交 
一元复始 一张一弛 一索得男 
一路顺风 一柱擎天 一得之见 
一拍即合 一了百当 一棍子打死 
一锤子买卖 一场春梦 一病不起 
一日之长 一口咬定 一言半语 
一定不易 一五一十 一丝不苟 
一应俱全 一行作吏 一望无际 
一丘之貉 一方之任 一丝不紊 
一搭两用 一板三眼 一衣带水 
一塌糊涂 一孔之见 一无是处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笑千金 一掷百万 
一尘不染 一树百获 一傅众咻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日九迁 一谦四益 
一误再误 一人有庆 一笑置之 
一清二白 一年半载 一溜烟 
一代楷模 一板一眼 一喷一醒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举千里 一网打尽 
一手一足 一床锦被遮盖 一窍不通 
一语道破 一呼百应 一改故辙 
一朝一夕 一蹶不振 一言九鼎 
一雷二闪 一针见血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干二净 一丝两气 一钱如命 
一路福星 一了百了 一箪一瓢 
一相情愿 一刀两断 一枕槐安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蹴而就 一床两好 
一毛不拔 一语破的 一叶知秋 
一鳞半爪 一力承当 一时半刻 
一碗水端平 一之谓甚 一成不变 
一箭之地 一意孤行 一得之愚 
一蟹不如一蟹 一清如水 一介书生 
一事无成 一知半解 一如既往 
一字之师 一天星斗 一己之私 
一哄而散 一呼百诺 一仍旧贯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隅三反 一得之功 
一字长蛇阵 一日之长 一口吸尽西江水 
一刻千金 一鸣惊人 一双两好 
一马平川 一风吹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一枝之栖 一无长物 一劳永逸 
一气呵成 一浆十饼 一臂之力 
一琴一鹤 一串骊珠 一壶千金 
一言难尽 一手托天 一见如故 
一鼓作气 一身而二任 一人之交 
一片焦土 一筹莫展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无可取 一长一短 一物不知 
一无所取 一身五心 一技之长 
一块石头落地 一唱一和 一手包办 
一木难支 一而再,再而三 一往无前 
一日万机 一日三秋 一岁九迁 
一本正经 一寸丹心 一元大武 
一言为定 一钱不值 一面如旧 
一身都是胆 一触即溃 一不做,二不休 
一国三公 一般见识 一纸空文 
一概而论 一曝十寒 一退六二五 
一落千丈 一掷千金 一见倾心 
一败涂地 一日千里 一心一意 
一息尚存 一世龙门 一榻横陈 
一目了然 一切众生 一朝之忿 
一目十行 一举手之劳 一刀切 
一无所能 一世之雄 一身是胆 
一德一心 一口两匙 一无所有 
一挥而成 一见如旧 一视同仁 
一路平安 一丝半粟 一片冰心 
一塌刮子 一问三不知 一团漆黑 
一室生春 一斑窥豹 一牛九锁 
一倡百和 一鳞半甲 一字一板 
一草一木 一手遮天 一字不易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棒一条痕 一去不复返 
一片宫商 一夔已足 一狐之腋 
一字连城 一潭死水 一弹指顷 
一诺千金 一挥而就 一瓣心香 
一介不取 一表人才 一隅之见 
一钱不落虚空地 一马当先 一客不烦二主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分为二 一举一动 
一差二错 一枕黄梁 一吟一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鳞一爪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发千钧 一抔黄土 一秉至公 
一龙一蛇 一举成名 一家之计 
一触即发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无所得 
一决雌雄 一表非凡 一本万利 
一波三折 一簧两舌 一把死拿 
一命呜呼 一步一鬼 一笔抹煞 
一家眷属 一蛇两头 一尺水十丈波 
一寒如此 一动不如一静 一扫而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体同心 一面之词 
一举两得 一见钟情 一长两短 
一心一德 一觞一咏 一窝蜂 
一干人犯 一反常态 一成一旅 
一轨同风 一帆风顺 一发破的 
一瞑不视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一身两役 
一败如水 一匡天下 一唱三叹 
一日万里 一盘散沙 一笔勾销 
一模一样 一股脑儿 一日之雅 
一片汪洋 一不扭众 一官半职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锤定音 
二字开头的成语 
二罪俱罚 二者必取其一 二者必居其一 
二意三心 二旬九食 二仙传道

用数字表示成语大全

4. 一文钱是多少


5. 古代一文钱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各个时代不同价值也不同 
唐代太平公主第一次溜出去玩一顿就吃掉六两银子 
而清代康熙年间皇帝微服出寻得知 
一家旺铺每月也收不到二三两银子 
可见时代不同价值也不同 
再如地区不同它的价值也不同 
青岛房价好些地角约7000-8000每平 
而我们老家七八千可以买一座不错的房子 
那么一两银子看你是在老家花 还是市里了 

一两=一千文 
你自己慢慢研究吧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古代一文钱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6. 古代。一文钱是现在多少人民币

为什么要换算?你是从收藏价值上换算,还是说从面值上换算?本身就是两套货币体系,且不处于同一个时代,还没有在同一个结算系统之下,这种所谓的换算,也只不过是胡乱猜测而已。而且有些东西,对于喜欢的人来说是无价的,对于不喜欢的人来说就是垃圾。把现代的钱拿到古代去,顶不了一文钱,而把古代的一文钱拿到现代来花,银行也不收(拿收藏价值说事的杠夫绕行)。

如果按照货币流通的形式和样式分析,古代衡量金钱的器物分别是铜钱、银子、黄金、银票、金票等,其中铜钱是最小的计量单位,而银子的计量单位是以重量为依据的,兑换也并不是固定的,像官家生产的金银,因为其工艺和纯度的原因,会比其他私人钱庄制造的金银贵一些。也就是说同样的金子或银子,官家能换100文钱,但私人钱庄铸造的,可能就只能换90文钱。

而现代的货币可不一样,现代货币直接使用法定货币代理了金钱,这就相当于舍弃了金银铜的交易,直接采用“钱票”来交易,而古代的钱与现代的钱是没办法互相兑换的。但如果从作用和流通阶层上,还是可以很轻松地判定一文钱与现代货币的换算的。现在咱们国家的最小面值硬币是一分,如果古代的一文钱是最小的货币计量单位,那么两者的价值就是相同的。

无论货币体系是怎样的,1文钱是古代货币的最小计量单位,而1分钱也是现代货币的最小单位,所以两者都是处于各自货币体系的最底层,两者的价值是一样的。假设有一天我们使用了古代的货币体系,且以现代的货币作为流通媒介,那么1分钱就是古代的一文钱。可能很多人会说,世界流通的美元可无法兑换一文钱,但各位要搞清楚一件事,此货币非彼货币,如果古代的货币体系挪到现代来,那么所谓的一文钱就等于一分钱,而假设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是1:7,那么直接套过来,美元与铜钱的汇率就变成了1:700,仅此而已。

7. 写几个表示数字的成语

数字成语 > 一字开头的成语 
一字不识 一心为公 一线希望 
一无牵挂 一望无涯 一团糟 
一声不响 一年一回 一家之主 
一饭三遗矢 一肚子坏水 一把手 
一字师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掷乾坤  
一则一,二则二  一渊不两蛟  一拥而入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言不发  一厢情愿  
一无所闻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一十八层地狱  
一十八般武艺  一十八般兵器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一人敌  一掊土  
一牛鸣  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决胜负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饭三吐哺  
一而光  一而二,二而一  一而二,二而三  
一代不如一代  一吹一唱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一波才动万波随  一鞭一条痕  
一鞭先著  一百二十行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一坐一起 一坐尽倾 
一坐尽惊 一坐皆惊 一走了之

写几个表示数字的成语

8. 一文钱等于现在多少钱?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