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数量增加6400万倍!蝗虫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大?

2024-05-17

1. 蝗虫数量增加6400万倍!蝗虫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大?

        就在前不久,中新网1月21日发布,据联合国网站消息,联合国粮农组织20日警告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境内沙漠蝗群的规模和破坏力已经达到空前水平。那么,大家是否知道蝗虫数量一年半内增加6400万倍,蝗虫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大呢?接下来,就由我们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蝗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破坏力的迁徙害虫。一个普通大小的蝗虫群可有多达4000万只蝗虫,一天之内就可以传播150公里,并且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吞噬掉足够养活3400万人的食物。

         其中蝗虫成虫是主要危害对象,主要危害叶片花蕾,啃食后会出现残缺、空洞现象,严重时会啃食完叶片,花蕾,只剩光杆。而东亚飞蝗只吃禾本科的植物,会造成这类作物被吃光,危害严重。还有一些只为摄取水分的贪食类,就会吃下更多植株,然后排泄污染。危害最严重。

        自2019年6月以来,大量沙漠蝗群持续在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出没,并且一直在繁殖之中。有些蝗群已经迁移到了伊朗南部,当地最近的暴雨使它们顺利产卵,到2020年春季,这些虫卵可能孵化成为蝗群。

         蝗群可能由数亿只沙漠蝗虫组成,每天可移动150公里,它们不断地啃噬农作物和繁殖,导致农村生计遭到破坏。每只沙漠蝗虫每天进食的食物重量与自身体重相当,大约两克。这将会对我们的农村造成巨大的灾害!

         在一年半内增加6400万倍的蝗虫,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啊!即使蝗虫可以吃,但是如此之多,它们的破坏力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巨大!

蝗虫数量增加6400万倍!蝗虫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大?

2. 蝗虫数量增长6400万倍!哪些国家会最先受到影响?

蝗虫数量增长6400万倍,联合国正紧急呼吁关注一下蝗灾,如果关注不到位,采取措施不及时,就会引发粮食危机,这是全球性的问题,当然最先受到伤害的是非洲,巴基斯坦等地方。

蝗虫是世界上最古老,然后最具有破坏力的害虫。据说一个普通大小的蝗虫群就有4000多万只蝗虫,一天之内就能传播150十多公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吞噬掉3000多万人的粮食,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据说是在一月中旬开始,大概有3600亿蝗虫入侵非洲大国,现在巴基斯坦,印度都已经沦陷了,而这些蝗虫群正在以每天90英里的速度,向其他的非洲国家和亚洲进发,速度很快,规模也很庞大,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

蝗虫会对农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粮食短缺的问题。联合国粮食干事呼吁世界各大国家进行援助受到蝗虫危险的国家,虽然已经筹集到了一定的资金,但是资金实际短缺与现实仍有很大的差距。
和我们国家关系比较好的巴基斯坦,现在已经进入紧急状态,正在面临着蝗灾,他们的情况很危急,但是我们国家正在遭受着新型冠状病毒而引发的肺炎疫情,巴基斯坦仍然不竭余力地将全国的物资口罩等等都捐献给中国。患难见真情 ,我相信中国会很快打赢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战役,然后一定会学尽全力来帮助巴基斯坦人民度过这场蝗灾。帮助世界度过这场危机。

解决蝗虫有很多方法,物理杀虫,化学杀虫,或者是烹饪都可以,因为蝗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只是现在各国都要引起重视。

3. 1、为什么说蝗虫灾害未来可能会更加普遍?(10分)+2、从哪些途径来治理蝗虫灾害

蝗灾的发生和温度和气候有很大的关系的,随着全球气温回升变暖,势必影响到大的气候环境而蝗灾在气温变暖环境温和的状态下,是很容易泛滥成灾的,这是从中学时候就能够知道的道理,而且随着气候变暖,植被生长茂盛,黄色的食物充分更容易造成蝗灾群体的数量激增,对植物对我们的农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性。【摘要】
1、为什么说蝗虫灾害未来可能会更加普遍?(10分)+2、从哪些途径来治理蝗虫灾害【提问】
蝗灾的发生和温度和气候有很大的关系的,随着全球气温回升变暖,势必影响到大的气候环境而蝗灾在气温变暖环境温和的状态下,是很容易泛滥成灾的,这是从中学时候就能够知道的道理,而且随着气候变暖,植被生长茂盛,黄色的食物充分更容易造成蝗灾群体的数量激增,对植物对我们的农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性。【回答】
对于面积大的被蝗灾肆虐的区域,最好是采用飞机喷洒农药的方式,飞机喷洒效率高、杀灭范围广,只是成本比较大。利用飞机撒播农药治蝗的前提是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出台了完善的治蝗反应体系,告别了过去人力治蝗的低效率,使...2.治理环境,防止干旱治标要治本。既然蝗虫喜欢生活在干旱地区产卵繁殖,为什么我们不从治理水土、新修水利开始呢?我国的黄河流域常常发生严重的干旱,这也使得蝗虫在这里分外猖獗,所以对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成为了解决蝗灾的关键。【回答】

1、为什么说蝗虫灾害未来可能会更加普遍?(10分)+2、从哪些途径来治理蝗虫灾害

4. 1、为什么说蝗虫灾害未来可能会更加普遍?(10分)+2、从哪些途径来治理蝗虫灾害

蝗虫容易泛滥成灾的一大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繁殖能力非常强。蝗虫每隔三周就能进行一次繁殖,而且对于产卵地的要求很小,只要土质较为松软就行,几乎可以随时随地繁衍后代。而且虫卵都在地下,它们不容易遭到破坏。据估计,每只雌性蝗虫能够产下大约100枚虫卵,每平方米的土中可能会存在多达30万枚虫卵。因此,只要条件合适,蝗虫就能大规模繁殖,种群数量会快速增加。血清素会让本来独居的蝗虫将会变得群居,其身体颜色会从绿色变为褐色,它们飞到哪里就会吃到哪里,从而出现蝗灾。【摘要】
1、为什么说蝗虫灾害未来可能会更加普遍?(10分)+2、从哪些途径来治理蝗虫灾害【提问】
蝗虫容易泛滥成灾的一大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繁殖能力非常强。蝗虫每隔三周就能进行一次繁殖,而且对于产卵地的要求很小,只要土质较为松软就行,几乎可以随时随地繁衍后代。而且虫卵都在地下,它们不容易遭到破坏。据估计,每只雌性蝗虫能够产下大约100枚虫卵,每平方米的土中可能会存在多达30万枚虫卵。因此,只要条件合适,蝗虫就能大规模繁殖,种群数量会快速增加。血清素会让本来独居的蝗虫将会变得群居,其身体颜色会从绿色变为褐色,它们飞到哪里就会吃到哪里,从而出现蝗灾。【回答】
1.气候异常。如果当年旱涝交替频繁、冬季气温高而春季降水多,将有利于蝗虫存活和数量增加。2 . 适生地增加。大量退耕还草、还林,很多田地由于干旱或长期撂荒等,疏于管理,将会使蝗虫数量不断增加。3.天敌减少。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性化学农药,使蝗虫的天敌被大量杀死,也使蝗虫灾害更容易暴发。【回答】
1.农业防治。(1)减少蝗虫食物源。很多种类的蝗虫会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可以尽量多种大豆、苜蓿、果树等。(2)减少蝗虫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的地势较低,可以把这些地块改造成池塘,用来养鱼、养虾。(3)有效减少蝗虫的产卵地。【回答】
2.生物防治。保护当地蝗虫的天敌,利用它们来消灭大部分蝗虫。蝗虫的天敌有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鸟、捕食性的甲虫、寄生类的蜂类、寄生蝇类等。蚂蚁、步甲、芫青、雏蜂虻、食虫虻等,都是蝗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因此要注意保护。此外,还可采用牧鸡、牧鸭来防治蝗虫,在蝗虫发生时,把鸡、鸭放到田间捕食蝗虫。3.生物农药防治。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生物农药有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和印楝素。蝗虫取食了有微孢子虫的食物后就会生病,接触了绿僵菌的蝗虫会因为体内长满菌丝而死亡,印楝素则是一种植物源性杀虫剂。4.化学农药防治。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主要化学农药种类有:(1)有机磷类农药,如马拉硫磷、敌敌畏等。(2)菊酯类农药,如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回答】

5. 干旱为何是蝗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请细说,谢谢!

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蝗虫通常胆小、喜欢独居,危害有限。但它们有时候会改变习性,喜欢群聚生活,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对处于独居阶段的沙漠蝗虫进行试验,反复触碰蝗虫身体的多个部位,以寻找是否有某些触觉因素使蝗虫改变习性。结果发现,当蝗虫后腿的某个部位受刺激之后,它们就会突然变得喜爱群居,而触碰身体其它部位如触角、嘴部或腹部都不会有这种效果。
  科学家认为,在某一自然环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虫后腿彼此触碰,可能导致其改变习性,开始成群生活,其成员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进而形成蝗灾。如果能发现到底是哪些化学信号刺激了蝗虫的神经系统促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就可能研制出防止蝗虫群聚的新型农药。

蝗虫的大爆发特别易在天旱和森林过量砍伐之后出现。蝗虫
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这是因为其他昆虫和鸟类在此情况下都不
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虫疾病的一种丝状菌被抑制,故而使其数
量大增。此外,干旱还使蝗虫喜食的禾本科植物生长受到限制,
因此,凡是遇有好食物时,蝗虫便蜂拥而至。故而,这种地方的
蝗虫密度极高,逐渐形成集团化行动。

干旱为何是蝗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请细说,谢谢!

6. 为何60只蝗虫级以上的数目会变会发生变异?

独居的蝗虫胆小,温顺,吃素,可以算是一只普通的“蚂蚱”。
而一旦附近的蝗虫数量超过60只,不光是性格变得凶狠好斗,甚至会同类相食,荤素不忌,就连外观都会发生彻底的变化。

变异蝗虫
有相关研究发现,如果频繁的刺激蝗虫的后腿,蝗虫就会迅速的由“蚂蚱”,变成蝗灾中的蝗虫。并且转变后,性格暴躁凶狠,会按照周围的环境来显示出“组织性”,比如绝不后退,比如排队而行。
据分析,对后腿的刺激模拟了蝗灾中蝗虫的处境,比如在蝗群中被无尽的暴躁同类围绕着自己,不断顶撞自身的情况,绝不后退排队而行等“组织性”,单纯是为了避免同类吞噬自己的自保行为。
如果已经是蝗群的蝗虫统一产卵,那么诞生出来的蝗虫就已经是集群式的下一批蝗灾生力军了。
每只蝗虫每天需要进食2g以上的植物,繁殖能力强大,并且蝗虫卵覆盖于地下。
成灾时数量遮天蔽日,每天可行进150公里以上。

7. 蝗虫危害严重,容易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蝗虫为何能成灾?

蝗虫危害严重,容易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8. 蝗虫的引发灾害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中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我国自古把蝗虫看作具有灵性的动物,认为蝗灾是天谴,而民间也修有蝗虫奶奶庙,因而蝗虫可谓由来已久的“灾仙”。“开封大蝗,秋禾尽伤,人相食。”——这句话叙述了明崇祯十三年的情景,曾经被广泛引用,来描绘蝗灾时的场面。远在公元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上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蝗灾记录,在唐宋年间,蝗灾平均2~3年发生一次,而到了明、清时期几乎连年发生。白居易的《捕蝗》诗中,同样描绘了蝗虫大肆爆发时的景象:“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量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蝗虫通常胆小、喜欢独居,危害有限。但它们有时候会改变习性,喜欢群聚生活,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对处于独居阶段的沙漠蝗虫进行试验,反复触碰蝗虫身体的多个部位,以寻找是否有某些触觉因素使蝗虫改变习性。结果发现,当蝗虫后腿的某个部位受刺激之后,它们就会突然变得喜爱群居,而触碰身体其它部位如触角、嘴部或腹部都不会有这种效果。2010年4月上旬以来,大批蝗虫席卷澳大利亚东南部的4个州,覆盖约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专家预计,蝗虫灾害可能向内陆地区蔓延。受灾区域包括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等四个州,当地百万亩小麦和牧草等植物已经被蝗虫啃食一空。这些蝗虫移动非常快,巨大的蝗虫群一夜之间可以飞越几百公里的区域,给当地农民带来的损失最为严重。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受到影响。由于担心蝗虫可能会卷入飞机的发动机中,一些公路、民航部门的交通被迫中断。有的汽车司机为了出行,不得不在前窗上安装了防护栏,以免受到蝗虫的干扰、发生意外事故。 2011年7月以来,受高温、干旱等因素的影响,长沙部分地区蝗虫暴发,数万亩竹林和稻田遭殃。7月11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迎龙在蝗虫重灾区召开现场调度会,市农业和林业部门正联手做好充分准备,将在3天后对来势汹汹的蝗虫进行全面围剿。7月4日开始,仅两三天的时间,雨敞坪镇福胜村附近山头的竹叶就被蝗虫吃了个精光,山下丰收在望的早稻也遭了殃。据专家介绍,蝗虫属于发育期,食量相当大。8月底,蝗虫的成虫将自然消亡。但是如果不及时剿灭蝗虫,埋藏在土壤中的虫卵将在次年大面积暴发。雨敞坪镇等地一直存在竹蝗,以前数量不多也没有形成灾害,2011年因为持续干旱,导致竹蝗泛滥。竹蝗适宜生长在干旱地区,是竹类的主要害虫之一,还可以危害水稻等作物。张迎龙来到蝗虫重灾区雨敞坪镇福胜村,召开现场调度会。会上,成立了抗击蝗灾临时指挥部,明确了“分工协作,综合防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