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视发展史

2024-05-13

1. 世界电视发展史

1、1926年电视的发明者之一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2、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3、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 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转播。电视的发明者之一美国人费罗·法恩斯沃斯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4、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5、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
6、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7、196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谐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
8、1972年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9、1979年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0、1984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3.6米,高4.62米,相当于210英寸,可放置在小型卡车上,在小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统中采用了松下独家研制的“高辉度彩色发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
12、1985年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
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 、传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
1991年11月25日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其扫描线为1125条,图像质量提高了100%;
画面纵横比改传统的9:12为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
平机视角从10度扩展到30度,映图更有深度感;
电视面像“画素”从28万个增加 为127万个单位面积画面的信息量一举提高了近4倍……因此,观看高清晰度电视的距离不是过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采用4声道高保真立体声,富有感染力。
13、1996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其长度60厘米、宽38厘米,而厚度只有3.7厘米,重量仅1.7千克,犹如一幅壁画。

扩展资料
自从20世纪电视机问世以来,人们听觉和视觉得到了无限的伸展,是它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电视机的发展,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超平以及纯平,一直都是沿著画质和音质的主线在作翻新。
长期以来业内形成了各厂家都把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定在了高清晰数字彩电上,以海信互动电视为代表的信息彩电的问世,为中国的彩电业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
互动电视是海信投资上亿元打造出来的,他们将自主研发的互动网络模块与电视机芯融为一体。
可以通过宽带或电话线实现电视上因特网,并采用图像叠加技术,在永不中断电视节目的同时,提供无穷的图文信息服务,并做到了在线升级,产品永不过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视

世界电视发展史

2. 世界电视发展史

1、1926年电视的发明者之一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2、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3、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 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转播。电视的发明者之一美国人费罗·法恩斯沃斯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4、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5、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
6、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7、196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谐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
8、1972年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9、1979年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0、1984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3.6米,高4.62米,相当于210英寸,可放置在小型卡车上,在小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统中采用了松下独家研制的“高辉度彩色发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
11、1985年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
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 、传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
12、1991年11月25日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其扫描线为1125条,图像质量提高了100%。
画面纵横比改传统的9:12为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
平机视角从10度扩展到30度,映图更有深度感。
电视面像“画素”从28万个增加 为127万个单位面积画面的信息量一举提高了近4倍……因此,观看高清晰度电视的距离不是过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采用4声道高保真立体声,富有感染力。
13、1996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其长度60厘米、宽38厘米,而厚度只有3.7厘米,重量仅1.7千克,犹如一幅壁画。

世界电视日确立:
1996年12月18日,第5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首届世界电视论坛召开的日子11月21日确定为“世界电视日”,以此促进世界传媒事业的发展,引导电视产业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世界电视日的确立是对电视在当今世界的地理传播的范围广大及影响重大的事实的接受,并成为了新媒体威力的又一象征。这样做是为了认可电视在决策中不断增强的作用。电视由此被认可为一种知会、引导和影响公众观点的主要工具。
其后果、存在和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力是不可否认的。

3. 世界电视发展史

1、1926年电视的发明者之一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2、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3、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 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转播。电视的发明者之一美国人费罗·法恩斯沃斯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4、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5、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
6、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7、196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谐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
8、1972年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9、1979年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0、1984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3.6米,高4.62米,相当于210英寸,可放置在小型卡车上,在小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统中采用了松下独家研制的“高辉度彩色发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
12、1985年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
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 、传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
1991年11月25日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其扫描线为1125条,图像质量提高了100%;
画面纵横比改传统的9:12为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
平机视角从10度扩展到30度,映图更有深度感;
电视面像“画素”从28万个增加 为127万个单位面积画面的信息量一举提高了近4倍??因此,观看高清晰度电视的距离不是过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采用4声道高保真立体声,富有感染力。
13、1996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其长度60厘米、宽38厘米,而厚度只有3.7厘米,重量仅1.7千克,犹如一幅壁画。

扩展资料
自从20世纪电视机问世以来,人们听觉和视觉得到了无限的伸展,是它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电视机的发展,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超平以及纯平,一直都是沿著画质和音质的主线在作翻新。
长期以来业内形成了各厂家都把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定在了高清晰数字彩电上,以海信互动电视为代表的信息彩电的问世,为中国的彩电业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
互动电视是海信投资上亿元打造出来的,他们将自主研发的互动网络模块与电视机芯融为一体。
可以通过宽带或电话线实现电视上因特网,并采用图像叠加技术,在永不中断电视节目的同时,提供无穷的图文信息服务,并做到了在线升级,产品永不过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视

世界电视发展史

4. 电视的发展历程?

电视技术的发展主耍经历了由机械电视到电子电视,由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发展过程。    
电视技术起始于本世纪的20年代。彩色电视发展主要经历了由机械电视到电子电视、由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发展过程。    
1926年,英国工程师约翰•贝德利用机械扫描的方法,作了实验性的电视播出。11年后,英国BBC公司研,制成功用电子扫描的黑白电视系统,并正式播出了黑白电视节目。1950年前后,美国在发展黑白电视的基础上对彩色电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1953年秋确定了同黑白电视相兼容的NTSC彩色电视制式,从而完成了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过渡。1954年4月1日,美国首次在世界上正式播放视的过渡。1954年4月1日,美国首次在世界上正式播放了彩色电视节目。    
1956年,法国亨利•迪•法莱西博士提出了另一种由NTSC制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彩色电视制式SECAM制。    
1960年,西德德律风根公司的赫尔,伯鲁赫工程师提出了PAL制,它基本上保留了NTSC制的优点,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1966年,西德和英国确定PAL制为国家标准。

5. 电视机的发展历史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论文报告 
   问题描述: 
  
 紧急
 
   解析: 
  
 电视技术发展历史回顾[转帖]
 
 1883年圣诞节,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行线,且图像相当模糊。 
 
 1908年,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无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技术的理论基础。 
 
  
 
 1923年,美籍苏联人兹瓦里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年发明电子扫书描式显像管,这是近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 
 
 1925年,英国约翰.洛奇.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辨率仅30行线,扫描器每秒只能5次扫过扫描区,画面本身仅2英寸高,一英寸宽。在伦敦一家大商店向公众作了表演。 
 
 1926年,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1930年,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 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转播。 美国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 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949年12月17日,开通使用第一条敷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 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 
 
 196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诣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 1972年,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1973年,数字技术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 1976年,英国完成“电视文库”系统的研究,用户可以直接用电视机检查新闻,书报或杂志。 
 
 1977年,英国研制出第一批携带式电视机。 1979年,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液晶屏幕仅2.5英寸,由电池供电。 
 
 1984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3.6米,高4.62米,相当于210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车上,在大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统中采用了松下独家研制的“高辉度彩色发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 
 
 1985年3月17日,在日本举行的筑波科学万国博览会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电视墙亮相。它位于中央广场上,长40米、高25米,面积达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有14层楼房那么高。相当一台1857英寸彩电。超大屏幕由36块大型发光屏组成,每块重1吨,厚1.8米 4行9作品共有45万个彩色发光元件。通过其顶部安装的摄像机,可以随时显示会场上的各种活动,并播放索尼公司的各种广告性录像。 
 
 1985年,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 、传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 
 
 1991年11月25日,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其扫描线为1125条,比目前的525条多出一倍,图像质量提高了100%;画面纵横比改传统的9:12为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平机视角从10度扩展到30度,映图更有深度感;电视面像“画素”从28万个增加 为127万个单位面积画面的信息量一举提高了近4倍……因此,观看高清晰度电视的距离不是过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采用4声道高保真立体声,富有感染力。 
 
 1995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电视接收机(即手掌式彩电),只有手掌一样大小 ,重量为280克。具有扬声器,也有耳机插孔,液晶显示屏约5.5厘米,画面看来虽小,但图像清晰,其最明显的特点是:以人的身体作天线来取得收视效果,看电视时将两根引线套在脖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线般的效果。 
 
 1996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其长度60厘米、宽38厘米,而厚度只有3.7厘米,重量仅1.7千克,犹如一幅壁画。 我国在1958年9月2日,开始播送黑白电视,并建立了相应的电视工业。 1973年,开始试播彩色电视。

电视机的发展历史

6.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1、1883年圣诞节,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科夫用他发明的“尼普科夫圆盘”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行线,且图像相当模糊。
2、1908年英国斯文顿、俄国罗申克夫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电视技术的理论基础。
3、1923年电视的发明者之一美籍苏联人兹瓦里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1923年发明电子扫书描式显像管,这是电视摄像术的先驱。
4、1926年电视的发明者之一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5、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6、1930年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7、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 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转播。电视的发明者之一美国人费罗·法恩斯沃斯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8、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
9、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0、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
11、1972年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1973年数字技术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1979年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2、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液晶屏幕仅2.5英寸,由电池供电。1984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3.6米,高4.62米,相当于210英寸,可放置在小型卡车上,在小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
13、1985年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 、传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

扩展资料:
电视机的主要部件
无论是彩色电视机还是黑白电视机,它的机箱一般是由前面板(前框)、中框和后盖三个部分组成。在常规的维修工作中,前面板和中框不必拆开,仅需卸掉后盖即可进行一般的维修操作,所以有一部分电视机的前面板和中框做成一个整体。
卸掉后盖即可看到电视机内的主要部件,它们可以分成三大部分:机箱后盖,前面板、中框和显像管等,主印制底板(机心)及各种部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视

7.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和历史

电视机历史
一、机械式电视
俄裔德国科学家保罗·高特列本·尼普可夫(PaulGottliebNipkow)早在1884年就提出并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式电视系统的专利,当时他只有23岁,还在德国读大学。经过研究他发现,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送到远方。不久,一台叫作“电视望远镜”的仪器问世了。这是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它看上去笨头笨脑的,但极富独创性。
1884年11月6日,尼普可夫把他的这项发明申报给柏林皇家专利局。在他的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页这样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这个专利中的尼普可夫圆盘据认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图象光栅(televisionimagerasterizer)。但是,尼普可夫本人从来也没有做出一个模型来证明他的设计。直到1907年,放大器技术的进步才证明他的这个系统的可行性。
1897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发明了一种带荧光的萤火幕的阴极射线管。当电子束撞击时,荧光幕上会发出亮光。当时布劳恩的助手曾提出用阴极射线管做电视的显示器,固执的布劳恩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康斯坦丁·波斯基(ConstantinPerskyi)在向1900年巴黎世博会提交的一篇论文中造出了television一词。波斯基的论文评估了机电技术的在当时的状况,并提到了尼普科夫等人的贡献。[3] 1906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的两位助手用这种阴极射线管制造了一台画面接收机,进行图像重现。但他们的这种装置重现的是静止画面,应该算是传真系统而不是电视系统。
1907年至1910年,波瑞斯·罗星(BorisRosing)和他的学生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Zworykin)验证了在发射机中用快速转动的镜面扫描装置和在接收机中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tube)的电视系统。
波瑞斯·罗星(BorisRosing)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离开了人们的视线。而斯福罗金(Zworykin)之后去了美国无线电公司(theRadioCorporationofAmerica)工作。他在那里建立了纯粹的电子式电视系统。不过,他的这个系统最终被认为是侵犯了费罗·法恩斯沃斯(PhiloTaylorFarnsworth)的专利。
二、电子式电视
1911年,工程师艾伦·坎贝尔·斯文顿(AlanArchibaldCampbell-Swinton)在伦敦发表演讲,同时在时代杂志中也被报道,描述了如何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阴极射线管传输电视讯号的细节。在演讲中,他还补充了在1908年撰写的杂志文章自然杂志中第一次描述的电子电视传送方法,这种传送方法沿用至今。其他人在当时也完成了使用阴极射线管作为接收机的实验,但是使用另外一个阴极射线管作为发送端的概念尚属首创。
在19世纪20年代末,当机械电视还在普遍使用的时候,发明家费罗·法恩斯沃斯和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分别已经在研究全电子传输管的工作中。
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Zworykin,兹沃雷金),开辟了电子电视的时代。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兹沃雷金)原是俄国圣彼德堡技术研所的电气工程师。早在1912年,他就开始研究电子摄像技术。1919年兹沃雷金移民美国,后在威斯汀豪森电气公司工作。
1923年,苏格兰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LogieBaird)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既然马可尼能够远距离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那么发射影像也应该是可能的。”这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贝尔德决心要完成用电子讯号传送影像。他变卖了仅有的一些财产,并收集大量资料,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上,完成了电视机的设计工作。贝尔德成功用电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Zworykin,兹沃雷金)同时也在实验阴极射线管来产生和显示影像。1923年在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ElectricCorporation1886)工作期间,他研制了电子摄像管。但是在1925年的演示过程中,图像模糊不清、对比度很低、分辨率差,而且图像是静止的。
这种摄像管没有走过实验阶段,但是RCA(获取了西屋电气公司专利权)相信法恩斯沃斯1927年影像分解器的专利条件过于宽泛,会排挤其他形式的电子成像技术。所以,RCA在获取了1923年斯福罗金的专利应用之后,对法恩斯沃斯提出了专利抵触诉讼。美国专利办公室的检察官否决了1935年的决议,制定了法恩斯沃斯的发明优先于斯福罗金。
在1939年十月,RCA在输掉法庭上诉,但是他们还是希望能更进一步的生产商用电视机设备,RCA同意支付法恩斯沃斯1百万美元(在2006年等同于1千3百80万美元)在之后的10年期间内,使用法恩斯沃斯的专利,需要支付额外的授权费用。1929年兹沃雷金又推出一个经过改进的模型,结果仍然不理想。
美国的ARC公司最终投资了5千万美元,1931年兹沃雷金终于制造出了摄像机显像管。同年,进行一个完整的光电摄像管系统的实地试验。在这次实验中,一个由240条扫描线组成的图像传送给4英里以外的一台电视机(使用镜子把9英寸显像管的图像反射到电视机前),成功使电视摄像与显像方式电子化。
第一个半机械式模拟电视系统在1925年10月2日被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Logie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后来,他的这个系统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所采用。后在193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终止使用这种技术。因为在那时电子式电视系统更受欢迎。
决定性的解决方案—电视的基本原理基于在整个扫描周期内持续释放的电子流堆积和次要电子的储存的原理上—由匈牙利发明家KálmánTihanyi首次发现于1926年,1928年完善了该技术。
在1927年12月7日,菲尔·法恩斯沃斯(PhiloFarnsworth)在他的圣弗朗西斯科格林大街202号的实验室里,首次使用影像解剖(ImageDissector)摄影管传送了第一个图像:一条简单的直线。1928年,法恩斯沃斯研制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给媒体进行演示,由电视传送一个动画图像影片。
1929年,这个系统被更加的优化,去掉了电动发电机,现在他的电视系统没有任何运动部件。同年,法恩斯沃斯使用了他的电视系统传送了首个直播人类影像:一个3.5英寸他妻子Pem闭眼的动态图像(也许当时光线太亮的原因)。
1928年,“第五届德国广播博览会”在柏林开幕。展会中电视第一次作为公开产品展出。有线的机械电视传播信号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无法显示精细的画面。
因为只有几分之一的光线能透过尼普可夫圆盘的孔洞,为得到理想的光线,就必须增大孔洞,担画面将十分粗糙。要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必须增加孔洞数目,但是,孔洞变小,能透过来的光线便会减少,图像便会模糊不清。机械电视的这一缺陷导致这种技术的淘汰。
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30年代以后,贝尔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研究。经过不断地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研制的电视效果越来越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成立了“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贝尔德电视的传送距离有了较大的改进。
193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Zworykin,兹沃雷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1934年8月25日法恩斯沃斯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富兰克林学会首次给全世界演示一套完整的全电子电视系统。其他发明家之前只是展示了类似系统的部分功能,或者演示使用静态影像或者动态图片影片的电子系统。但是法恩斯沃斯是第一个把电子扫描电视摄像机和电子扫描电视接收机整合在一起,提供直播,动态,黑白图像的系统。不幸的是,他的摄像机需要很强的光线,所以他的工作被迫中断。
在英国,艾萨克·舒伯特(IsaacShoenberg)使用斯福罗金的想法开发了马可尼-电磁干扰(Marconi-EMI)自己的电子摄像管,这个设计构成了为BBC制造的摄像机的核心部件。使用这种摄像管,在1936年11月2日,一条405线的服务被架设在亚历山大宫的摄影棚内,由安装在维多利亚大厦顶上特殊制造的桅杆形天线进行广播。
它暂时替隔壁的贝尔德机械电视系统进行播出,但是它更可靠,也具备更佳的清晰度。而桅杆形的天线一直沿用至今。这台完全用电子电视系统播放的节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德国柏林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佐尔金发明的全电子摄像机,担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1.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2米,被戏称为电视大炮。
这4台摄像机的图像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帝国邮政中心,在那里图像信号经过混合后,通过电视塔被发射出去。柏林奥运会期间,每天用电视播出长达8小时的比赛实况,共有16万多人通过电视观看了奥运会。
1939年,英国大约有2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美国无线电公司的电视也在纽约世博览会上首次露面,开始第一次固定的电视节目演播。二战的爆发使得刚发展起来的电视的发展停滞了10年。战争结束后,电视工业又蓬勃发展起来,电视也迅速流行起来。
1946年,英国广播公司恢复了固定电视节目,美国政府也解除了禁止制造新电视的禁令;电视工业便飞速发展起来。在美国,从1949年到1951年,不仅电视节目已在全国普遍播出,电视机的数目从1百万台升至1千多万台,成立了许多家电视台。幽默剧、轻歌舞、卡通片、娱乐节目和好莱坞电影常在电视中播出。
德国科学家卡罗鲁斯也在电视研制做出了成就。1942年,卡罗鲁斯小组(包括两名科学家,一名机械师和一名木工),造出一台设备。这台设备用两个直径为1米的尼普可夫圆盘作为发射和接收信号的两端,每个圆盘上有48个1.5毫米的小孔,能够扫描48行,用一个同步马达把两个圆盘连接起来,每秒钟同步转动10幅画面,图像投射到另一台接收机上。
他们称这台机器为大电视。这台大电视的效果比贝尔德的电视要清晰许多。但从未进行过公开展示,因而他们的发明鲜为人知。
1956年,金斯伯格和安德逊设计的ModollVRllo录像机的问世,使电技术前进了一大步。因最初制作电视节目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电视胶片把节目拍摄下来,冲印,再通过电子扫描播出。采用这种方法的一个最大的缺陷,是无法进行电视节目的实况转播。另外一种是用摄像机直接把信号传播出去。这虽然满足了那些希望目睹现场情景的观众的需要,但是它不能重放。录像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
1972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一种3/4英寸大的卡式录音带,根本上改变了电视节目的录制方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彩色录像放映系统所使用的卡式录音带。

扩展资料:
电视机(英语:Television)简称电视,属家用电器。而这个词语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如指将动态的影像和声音转换为电子讯号,并通过不同渠道传输电子讯号,再将电子讯还原为影像和声音的技术,亦是电视讯号传送和接受的技术;和可以接收并还原电子讯号为动态影像和声音的装置,通称电视机;电视亦没有单一发明者。
而是由不同国家科学家研究的共同结果。早在十九世纪时,人们就开始研究将影像转变成电子讯号的方法。电视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商业活动,特指人群与人之间使用电视作为传播载体进行资讯交流、讯息传播的一种过程,诸如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讯号的传输、电视讯号的接收和观众对于电视节目内容的评判和反馈等的各个方面。
屏幕尺寸
电视机的屏幕尺寸是一个衡量电视机可能的最小显示画面的参数,它以电视机屏幕对角线的长度量,单位通常是英寸。
液晶电视屏幕的尺寸是严格的产品说明书所标注的尺寸,因为液晶屏幕不存在被边框遮盖住的现象。
市场销售的个别产品存在尺寸不实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比标注的标准尺寸少1-2厘米,即少了不到1英寸的距离。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和历史

8.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和历史

 1924年,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机械电视。
  其工作原理只能用机械扫描摄取图像,分辨率为30线,重复频率为每秒5帧,因此第一台电视其实算不上电子产品。
  1933年,兹沃里金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发明了现代电视机的雏形-电子电视。
  1958年,天津无线电子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取名“北京”,被人誉为:“华夏第一屏”。
  同一年,电视台开始试播。
   
  1970年,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也在天津诞生。
  当时的天津可以说是技术人员的集结地。
  而世界上第一台彩电是美国无线电公司的CT-100。
  12英寸屏幕,时间为1954年,比中国早16年。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使用液晶屏幕仅2.5英寸,由电池供电。
  1988年,中国成功发射同步卫星。
  两年后,该卫星转播了亚洲卫星一号发射实况,从这一刻起拉开了中国卫星电视的序幕。
  1990年 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
  有线台的成立,打破了无线电视一统天下的局面。
  随后显示技术由彩色电视发展成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
  2008年,现代在日本首次展出消费级3D电视,46寸的E465S,需要带眼镜观看3D效果。
  2013年5月,深圳市掌网科技股份成功研制4K裸眼商用3D电视,可实现2D和3D之间的自由切换。
  
   扩展资料: 
  从电视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显示技术越来越成熟,发展至今,液晶电视占据了大部分的消费市场,裸眼3D显示还处于发展的阶段。
  技术的不断创新将不断促进裸眼3D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意味着裸眼3D显示的商业应用无论其规模还是深度都将得到巨大的发展,并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