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双赤字对美国的影响?

2024-05-10

1. 美国双赤字对美国的影响?

楼主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美国双赤字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47?美国双赤字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丁秀飞,黄梅波2(1.厦门大学经济学系福建厦门361005;2.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1)关键词:财政赤字;双赤字;成因;影响摘要:长期以来,美国财政赤字(双赤字)状况不断恶化.财政赤字及双赤字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人巧妙的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美元特权地位,力图通过巨额贸易赤字来弥补财政赤字,但因为双赤字分别与美国的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相关,对美国来说,很难达到目标.严重的双赤字不仅对美国经济,而且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图分类号:817.1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4755(2005)01—0047—04无论是财政赤字还是双赤字,对美国来说都是由来已久.首先是财政赤字,美国从30年代的大萧条开始,在赤字财政政策的影响下,仅有几个财政年度出现盈余,其余财政年度都是赤字.而美国的对外贸易自70年代开始,除了1970年和1975年略有结余外,其余年份也均为赤字.所以可以准确的说,美国从70年代开始,出现双赤字的频率是很高的.具体情况见图1.长期的赤字历程,不仅对美国本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世界"火车头"的地位,使美国赤字所产生的影响波及到整个世界经济.虽然短期的赤字政策能直接刺激消费和投资,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由于联邦财政赤字造成的美元地位的削弱和债务负担的加重,这些都极大地弱化了美国联邦财政政策的调控功能,并且成为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一,美国财政赤字及双赤字的成因美国在2000年曾创造了2,364亿美元财政盈余的历史记录.但此后的财政赤字便有如脱缰的野马,颇有失控之势.2002年,美国财政赤字由2001年的1,273亿美元的盈余急剧转为1,578亿美元的逆差,这使美国于1997年之后再度跨人财政赤字的轨道上,2003财政年度3,742亿美元的庞大赤字,不仅比2002年的1,578亿增长了一倍以上,也远远超过了1992年2,904亿美元赤字的历史记录.布什上任之初,美国的预算盈余占的比重为1.4%,而2003年,美国的预算赤字达到了的3.6%,如此180度的大转弯尤其令人震惊.而同时,贸易逆差则承袭以前的趋势继续加剧,由2001年的4,119亿美元增至2002年的4,701亿美元,这使美国再次背上财政和贸易的双赤字的负担.2003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3.1%.然而,活跃的经济带来了更大规模的贸易赤字,达到了创记录的5,816亿美元.(一)美国财政赤字形成的原因第一,宏观政策性因素的影响.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指导美国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经济理论主要有凯恩斯学派(主张财政扩张),货币学派(注重控制货币供给量)和供给学派(强调减少税收).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指出了政府调控的重点,运用时只有根据情况正确地加以组合才能取得成效.但大萧条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却忽视了这一点,例如,1960年代的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为了刺激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赤字财政成为一种常规手段被连年运用,使美国从此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赤字包袱;1980年代里根政府过分强调供给学派的减税法则,不断盲目减税而使财政赤字进一步激增.所有这些都是造成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根源.第二,制度性因素的影响.由于财政赤字是由财政支出和财政收人的差额收稿日期:2004—09—22作者简介:丁秀飞(1979一),山东胶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黄梅波(1966一),福建三明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美国经济,国际金融方面的研究.?48?&;1.20,.1所形成的,从这种差额的形成不难看出财政赤字与财政选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过程包括多重选择而财政收入的增长却不像财政支出增长那样容易.具体情况见表1.表1美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与的关系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占年份(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的比重的比重1985734.1946.44.180.717.622.619901,032.01,253.25,803.217.821.619951,351.81.515.87,400.518.320.520002,025.21,788.89,824.620.618.220021,853.22.011.010,446.217.719.3数据来源:1986,2003,其中比重部分是根据第二,三,四栏计算而得.分析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1985—2002年美国财政收支的增长变化存在两种反差(2000年除外):一是财政支出增长慢于的增长,二是财政收入增长慢于财政支出增长.可以看出,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美国双赤字对美国的影响?

2. 美国贸易财政“双赤字”就贸易具体是哪些行业呀?

美国双赤字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47?美国双赤字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丁秀飞,黄梅波2(1.厦门大学经济学系福建厦门361005;2.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1)关键词:财政赤字;双赤字;成因;影响摘要:长期以来,美国财政赤字(双赤字)状况不断恶化.财政赤字及双赤字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人巧妙的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美元特权地位,力图通过巨额贸易赤字来弥补财政赤字,但因为双赤字分别与美国的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相关,对美国来说,很难达到目标.严重的双赤字不仅对美国经济,而且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图分类号:817.1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4755(2005)01—0047—04无论是财政赤字还是双赤字,对美国来说都是由来已久.首先是财政赤字,美国从30年代的大萧条开始,在赤字财政政策的影响下,仅有几个财政年度出现盈余,其余财政年度都是赤字.而美国的对外贸易自70年代开始,除了1970年和1975年略有结余外,其余年份也均为赤字.所以可以准确的说,美国从70年代开始,出现双赤字的频率是很高的.具体情况见图1.长期的赤字历程,不仅对美国本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世界"火车头"的地位,使美国赤字所产生的影响波及到整个世界经济.虽然短期的赤字政策能直接刺激消费和投资,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由于联邦财政赤字造成的美元地位的削弱和债务负担的加重,这些都极大地弱化了美国联邦财政政策的调控功能,并且成为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一,美国财政赤字及双赤字的成因美国在2000年曾创造了2,364亿美元财政盈余的历史记录.但此后的财政赤字便有如脱缰的野马,颇有失控之势.2002年,美国财政赤字由2001年的1,273亿美元的盈余急剧转为1,578亿美元的逆差,这使美国于1997年之后再度跨人财政赤字的轨道上,2003财政年度3,742亿美元的庞大赤字,不仅比2002年的1,578亿增长了一倍以上,也远远超过了1992年2,904亿美元赤字的历史记录.布什上任之初,美国的预算盈余占的比重为1.4%,而2003年,美国的预算赤字达到了的3.6%,如此180度的大转弯尤其令人震惊.而同时,贸易逆差则承袭以前的趋势继续加剧,由2001年的4,119亿美元增至2002年的4,701亿美元,这使美国再次背上财政和贸易的双赤字的负担.2003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3.1%.然而,活跃的经济带来了更大规模的贸易赤字,达到了创记录的5,816亿美元.(一)美国财政赤字形成的原因第一,宏观政策性因素的影响.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指导美国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经济理论主要有凯恩斯学派(主张财政扩张),货币学派(注重控制货币供给量)和供给学派(强调减少税收).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指出了政府调控的重点,运用时只有根据情况正确地加以组合才能取得成效.但大萧条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却忽视了这一点,例如,1960年代的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为了刺激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赤字财政成为一种常规手段被连年运用,使美国从此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赤字包袱;1980年代里根政府过分强调供给学派的减税法则,不断盲目减税而使财政赤字进一步激增.所有这些都是造成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根源.第二,制度性因素的影响.由于财政赤字是由财政支出和财政收人的差额收稿日期:2004—09—22作者简介:丁秀飞(1979一),山东胶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黄梅波(1966一),福建三明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美国经济,国际金融方面的研究.?48?&;1.20,.1所形成的,从这种差额的形成不难看出财政赤字与财政选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过程包括多重选择而财政收入的增长却不像财政支出增长那样容易.具体情况见表1.表1美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与的关系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占年份(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的比重的比重1985734.1946.44.180.717.622.619901,032.01,253.25,803.217.821.619951,351.81.515.87,400.518.320.520002,025.21,788.89,824.620.618.220021,853.22.011.010,446.217.719.3数据来源:1986,2003,其中比重部分是根据第二,三,四栏计算而得.分析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1985—2002年美国财政收支的增长变化存在两种反差(2000年除外):一是财政支出增长慢于的增长,二是财政收入增长慢于财政支出增长.可以看出,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哪些,并结合我国的货币政策来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影响投资,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这一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是利率。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供给学派的解释不同:凯恩斯学派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会刺激投资,进而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货币学派的解释是: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引起实际货币余额的相应变动,进而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哪些,并结合我国的货币政策来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4.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什么学派

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影响,而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这一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是利率。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供给学派的解释不同:
凯恩斯学派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会刺激,进而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货币学派的解释是: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引起实际货币余额的相应变动,进而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5. 美国现在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什么

这个不好说,学术上通常认为货币传导机制有很多种,主流的凯恩斯学派认为是由利率作为中间量,我个人也比较同意这种说法。至于其他的说法,还包括:贷款、托宾q理论、消费支出、个人资产流动性、国际贸易。建议你可以查看关于莫迪利亚尼的MPS结构模型,这个模型将上述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进行综合,进而分析影响国民收入的情况。

美国现在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什么

6. 选择一类货币政策分析其政策传导机制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中央银行一货币市场一金融机构一企业”的传导体系,初步建立了“货币政策一操作目标一中介目标一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其中操作目标为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和贷款,最终目标则为GDP和CPI。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概述  1.凯恩斯学派的利率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枢,即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导致货币供求失衡进而使利率变化,而利率的高低又会改变投资水平,进而通过乘数效应实现对产出的调节。  2.信用供给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率不但影响资金需求,而且影响资金供给,且后者决定了前者的信用可得性水平的高低。用“木桶理论”可形象地说明这一问题,“木桶理论”认为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的高度。由此我们可以说当供给不足,即信用可得性水平相对需求较低时,此机制有重要意义。  3.货币主义学派传导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利率的作用并不像凯恩斯学派所认为的那样举足轻重。该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两种效应:一是资产组合效应的传导机制理论。认为资产的范围除包括凯恩斯学派所定义的金融资产外还包括实物资产和人力资本等形式,而资产范围的扩大冲淡了货币在金融领域的可替代程度,由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除会通过影响利率水平进而间接影响总产出以外,更重要的是还会通过对实物资产市场的冲击进而直接影响总产出。二是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取决于他一生的资源,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改变经济单位的金融财富水平,进而改变经济单位的支出水平,最终引起总收入的变动。  4.股票市场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改变货币供求状态从而改变一般物价水平,进而对以其为折算率的股东收益产生影响,这时股东会改变对股票回报率的要求,公司在股东压力下会调整生产,最终影响总产出水平。  5.汇率渠道传导机制理论。随着经济的日益开放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货币政策会相互传递。该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首先会对一国的利率产生影响进而冲击汇率,改变本国的贸易条件,最终改变产出水平。  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路  1.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针对目前我国利率对经济行为的调节效应微弱这一症结,应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使利率真正由市场决定,切实反映产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均衡,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利率的市场导向功能。利率市场化一方面要减少央行对利率的过度干预,另一方面又要求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窗口指导等方式进行必要的间接调控,以防止某些大银行利用垄断优势破坏市场利率有序均衡地运行。所以央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关键要把握好“度”的问题。  2.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商业银行应实行资产质量和利润目标的双向考核,把防范金融风险与增加盈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央行应尽快健全激励机制使之与约束机制对等,改变目前存在的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反应不充分、信贷配给和信息传导机制无力的局面;积极创新金融工具,增加替代投资品的数量,拓宽服务领域,形成多元化的经营格局,促进金融竞争,健全金融法规,逐步改变商业银行利润主要依靠传统存贷利差的方式;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创建和疏通合适的融资渠道。原则上,近年来新兴的商业银行都应把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以切实解决金融体系不能覆盖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现行货币政策不能覆盖整个国民经济进而削弱其政策效果的问题。  3.推进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转变观念,提高效益。同时,政府应剔除所有制岐视,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政策空间,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这是改善宏观金融调控效应的微观基础。  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合理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深入开展再就业工程,抓紧制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救济等制度。这一方面会增强居民现期消费能力,使潜在的消费变为现实,进而刺激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使居民降低预期支出,消除消费后患,增强消费信心。  5.合理引导居民的消费行为。打破传统思想观念,提高居民超前消费意识,区别不同层次、年龄的消费群体,倡导合理的消费观念;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消费信用担保制度和相关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各种消费信贷业务,努力为居民扩大消费铺平道路;调整消费品供给结构,创造有利的消费条件,努力实现居民消费的升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