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行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2024-05-20

1. 美国现行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中国的物价谁说了算?美国!物价上涨老百姓的辛苦钱都哪里去了?美国!中国粮食价格谁做主?美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对华金融超限战!(从而影响实体经济乃至于控制民生)读完以下内容请转载。 

今年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中国的食用油零售市场又遭遇了一轮10%以上的大幅上涨,业界认为炒作等人为因素是本轮油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一次,政府部门运用行政和市场两种手段迅速扑灭了食用油上涨的势头。

然而,食品用油涨价的根源是不是解决了呢?业界认为未必。在中国食用油70%的批发权掌控在外企手中,仅ADM等四大国际粮商掌控中国66%的大型油脂企业和85%的产能的情况下,中国食品用油的定价权早已不在自己手里,而这也直接威胁到中国的经济安全和食品安全。

这让人们回忆起2008年春节食用油暴涨的情况。2008年春节前,食用油价暴涨,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当时,国家发改委不得不宣布,从2008年1月15日起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规定食用油及其他部分农产品价涨幅不准超过5%。然而,这很快成为一纸空文。即使国家动用了战略储备油应对,也无济于事。

“因为中国食用油70%的批发权掌控在外企手中。仅ADM等四大国际粮商就掌控了中国66%的大型油脂企业和85%的产能。”20多年研究流通渠道的中国美旗控股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主席谢秉臻介绍,占食用油市场60%份额的金龙鱼100%是外资,连中国最大花生油供应商鲁花的总代理权也在外企手里。

“外资控制了食用油渠道,不让涨价,就断供。”谢秉臻说,外资食用油巨头先断供深圳,接着,2008年春节时,整个珠三角都开始闹食用油荒。随即,食用油荒迅速蔓延了全国各大城市。

外资操控

那么,是什么引发了食用油的这轮涨势呢?

业界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广东省物价协会副会长文武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排除四大粮商在炒作。”除文武汉之外,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博客)也在公开场合谈到这一问题。

有圈内人士表态:“中国粮商都在抱怨,中国粮食期货被四大粮商控制了,至少被其代理人控制。”

四大粮商是在全世界控制着粮食生产运销的四家公司,根据这四家公司英文首写字母,人们把它们简称为“ABCD”:ADM(ArcherDanielsMidland ,简称“A”)、邦吉(Bunge,简称“B”)、嘉吉(Cargill,简称“C”)、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简称“D”)。其中的ADM公司,与新加坡丰益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益海嘉里集团。金龙鱼就属于益海嘉里集团,它还参股了鲁花等国内著名的粮油加工企业,在国内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经高达38家,是全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

那么,外资是如何一步步浸透到中国食用油领域里,并掌控了中国食用油的定价权、大部分的产量和销售渠道的呢?

郎咸平在博文中说,因为在2004年的时候,中国败于美国政府和华尔街联合发动的一场大豆金融战。

事实上,当时正是国内压榨行业的大发展时期,大豆进口量随之大幅增加。然而,大豆的定价权却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由于国际粮商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控制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原料市场及全球运输和仓储系统,因此,期货市场的定价权被跨国资本操纵。国际粮商以低价采购大豆,然后通过左右国际期货市场,再以高价卖出。中国企业在2002年~2004年连续三次遭遇国际粮商和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

如2003年~2004年年初,中国向美国派出农产品采购团采购了150万吨大豆。美农业部称当年大豆收成不好,中国采购团到美国,大豆期货价已达4300元人民币/吨。中国代表团在这一价位签下订单,一个月后,大豆价格跌至3100元/吨。

这一年,参与采购的中国企业亏损达80亿元以上,一半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停产倒闭。四大粮商则借机收购了我国停工企业,也从此起,中国的大豆市场受制于四大粮商。

美国现行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2.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当前金融危机情况下,出口受阻,内需不足,我国面临着严重经济衰退的危险,我国应该采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采取的是“双松”搭配,也就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金融政策的组合。
也就是,就是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等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社会需求,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利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大信贷支出规模,增加货币供给,防止因国债发行推动利率上升而对社会投资引起的“挤出效应”。“双松”政策的结果必然使社会总需求扩大,在当前出口需求减少,扩大内需成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这样的政策组合,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使我国安然渡过金融危机,恢复经济的快速增长。

3.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

一、财政政策方面:
1、减少民营企业税收,提高央企红利比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2、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支出,保证普通居民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3、对房地产市场开征房产税,调节房地产市场投机;
二、货币政策方面:
1、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通过货币乘数流入市场的M2
2、提高居民存款准备金利率,保证居民实际储蓄利率为正;
3、央行发行债券,回收过多货币,保证流入市场的货币达到一个稍微稳定的数量;
4、加大对农副产品等市场的管理,防止投机引起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扩展资料: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

4. 美国对中国的货币政策

从国家利益出发,协调中美货币政策,需要超越货币政策,全面审视美国货币政策影响中国经济全过程;需要超越对GDP的崇拜,从国家财富增长目标出发,促进出口适度增长和出口结构调整。100年前美国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经济,2010年美国多方利益集团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以巨大压力。2015年美元强势回归,大批资金撤出中国。如何应对美国货币政策?这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一个大问题。
  美国货币政策不仅曾经影响了中国经济,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政治。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0年前后。“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中国上海股市崩盘。而由于中国股市中特有的官商勾结、官场争斗、制度糜烂等诸多要素,这场单纯的市场危机不但危害程度被无限放大,而且迅速转化为政治危机――违规入市且损失惨重的川汉铁路陷入资金困境,并且就损失款的补偿问题与中央持续发生矛盾,引爆了‘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先声。”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前期。“由于美国实行白银政策,人为地抬高银价,使世界银价大大高于中国国内银价。如果从中国装运白银到伦敦或纽约市场出售,所获的利润非常可观。国内白银纷纷外流,冲击了当时中国货币制度――银本位制,而且对中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坏的影响”[3],并直接导致中国银本位制的崩溃。第三阶段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吴丽丽认为,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美国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使中国出口高速增长,PPI持续走高,最终造成中国财富流失。
  从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汇率、利率和流动性等角度分析,美国货币政策使中国贸易顺差增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投机趋利性资金流入、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投放上升、通胀压力增大。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汇率及名义利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却对境内外人民币汇差和中外利差影响显著。张曙光测度了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函数和进出口函数及其汇率弹性,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引起出口贸易数量减少,但在几个季度以后,升值的影响近于消失,认为长期内人民币升值不会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状况。李增来和梁东黎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进口、出口、净出口和总产出的动态影响。其贡献在于利用方差分解,将政策冲击分解为长短期两个方面,不过未考虑影响机制,也未考虑汇率、利率在其中的影响作用。王朝晖从资产证券化、居民融资渠道的变化、金融合并等因素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可见,因为金融创新,与M1、M2比较,M3能更好地反映美国货币供应量。宾建成等研究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认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中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该文选择美国货币供应量M1、中国与美国利差等变量,讨论其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入额的影响。不过M1作为美国货币政策的代表指标失之偏颇。刘锐认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中国贸易顺差和GDP,使中国通胀压力增大,对中国外汇储备固定收益资产有重大影响。不过,该文局限于理论论述,缺少实证分析。张作云认为,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运行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此外,在如何应对美国货币政策问题上,余云辉[12]指出,在中美货币政策较量中,应把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握发展经济的主动权和制定政策的主导权。中国货币政策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围绕国内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把国内利率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手段之一,把汇率政策作为保卫中国经济成果、保卫中国经济版图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汇率政策应该服务于利率政策、为实施正确的利率政策让路,不应该让汇率政策约束利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实施自主的货币政策,迫使美国调整自身货币政策,形成相对公平的国际经济环境。余力[13]认为,“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国贸易问题,美国主流学界也心知肚明,中国应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些判断立意新颖,却未被实证检验。总之,研究人员多关注美国货币政策对某一方面的影响,很少讨论影响机制,即使偶有讨论也缺少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M3作为美国货币政策指标,在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影响中国物价和进出口基础上,讨论其作用机制,包括汇率、利率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并检验了开放转型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要素管制传导媒介假设,即在改革开放和国内要素价格管制条件下,美国扩张货币政策导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扩张,最终促使国内利率、物价上涨及进出口增长。
  如何减小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本身蕴含着政府希望实现怎样的调控目标。目标有两种:一是GDP增长;二是财富增长。对转型国家来说,在全球化历史条件下,要素价格管制加大了GDP与国民财富增长之间的非一致型。在开放环境下,过低的要素价格和过快的出口甚至造成国民财富流失。
  调控目标的选择将直接决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以GDP为根本目标,中国的政策非常成功。美元贬值引起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价格过快上涨、PPI和CPI长期偏离、出口高速增长及GDP增长。不过在此过程中,中国资源被最大化利用,高耗能和资源型产业持续扩张,中国经济结构不断恶化,中美经济失衡继续扩大,在美国等国家反倾销过程中,中国在国际利润中分配的份额越来越少,甚至是财富流失。只要美国继续实施美元贬值战略,这个循环将持续下去,中国继续以占全世界较少的资源满足更多的外部需求,直到资源枯竭;如果以国家财富增长为目标,而非单纯地追求GDP增长,则出口贸易应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中国应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博弈。将财富增长作为经济调控根本目标无疑是正确的,尤其是出口产业,更应如此。面对强劲的外部需求,中国需要主动采取措施抑制部分行业出口过快增长。

5.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

一、财政政策方面:
1、减少民营企业税收,提高央企红利比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2、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支出,保证普通居民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3、对房地产市场开征房产税,调节房地产市场投机;
二、货币政策方面:
1、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通过货币乘数流入市场的M2
2、提高居民存款准备金利率,保证居民实际储蓄利率为正;
3、央行发行债券,回收过多货币,保证流入市场的货币达到一个稍微稳定的数量;
4、加大对农副产品等市场的管理,防止投机引起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扩展资料: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

6.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当前金融危机情况下,出口受阻,内需不足,我国面临着严重经济衰退的危险,我国应该采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采取的是“双松”搭配,也就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金融政策的组合。
也就是,就是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等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社会需求,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利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大信贷支出规模,增加货币供给,防止因国债发行推动利率上升而对社会投资引起的“挤出效应”。“双松”政策的结果必然使社会总需求扩大,在当前出口需求减少,扩大内需成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这样的政策组合,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使我国安然渡过金融危机,恢复经济的快速增长。

7. 美国为什么频繁干预中国的货币政策

首先宽松货币导致什么---美元贬值---人民币因此升值---人民币汇率因此上升.
2.把握住这几个关键因素,我们再来具体分析.
(1)美元贬值----导致中国大量美元外汇储备贬值,中国人白给外国人干了那多活,拿到的欠条在缩水.
(2)人民币升值--进出口影响--失业率增加.外国人得用更多的美元来买中国的东西,中国的东西不再便宜,于是乎可怜的出口加工业不得不纷纷倒闭了,对中国经济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可怜的失业率要增加哦了,增了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美元贬值--热钱涌入--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增加.美元不值钱了怎么办?于是乎国外资本要纷纷涌入中国了,于是乎中国资产价格又要涨起来了.这叫做输入型通货膨胀.中国人民要忍受通货膨胀之苦了.
(4)人民币升值---为了不升值,不影响进出口业,必须调整货币政策---于是要多发货币自动贬值,与美元一起贬值,于是乎通货膨胀.
3.看懂了上边,再来看下边,具体的分析~~~~~~
一、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它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是主动性贬值,促进国内流动性充裕,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走软,对其他国家货币造成升值压力.很显然的,对人民币汇率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人民币继续走升,人民币汇率下降.11月5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就在一次媒体吹风会上对美联储的行为表示“担忧”,他说:“一个国家的财长说过,滥发钞票就等于变相操纵汇率.”只有保持人民币稳定,才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更有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二、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中国是美国国债的重要购买国.而且,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只要美元依然占据最主要国际货币的霸主地位,这种情况在今后一、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会继续保持下去,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的历史看,美国凭借“美元霸权”的特殊地位,经常不管他国利益,总是交替的采取美元升值、贬值的政策,以解决或缓和美国国内经济的问题与矛盾.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就是美国继续实行美元泛滥的举措,使美元贬值,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稀释各国对美债权.也可以这么理解,在未来的一段时期里,美元贬值预期将继续持续或者加速.从这点看,它是根据中国、印度等国近期加息的举动而做出的连锁反应,目的很明显:“人民币被低估,其升值的幅度还很大”.说到底,实际上就是要加速稀释中国等国所持有的庞大美元债权,以便在汇率反差上变相减少中国等国所拥有的美国债权.截至2009年6月末,我国持有美国国债7764亿美元,这在我国两万多亿的外汇储备中占据1/3的份额,一旦美元下跌,就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受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美元呈贬值态势,相应的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资产价格出现大幅缩水.另一方面,长期收益率下降,也将导致利息的巨大损失.
三、对进出口的影响
汇率是当今开放经济中最重要且最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变量之一,其变动会直接改变国内外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直接对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商利润等产生重要影响.有关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影响,国外的主流观点是,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大会提高出口厂商风险,从而抑制厂商的出口冲动.所以人民币升值会抑制我国出口,而我国的主要出口对象是美国.而近几年美国属于贸易逆差,升值会减缓这种情况.进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和价值取决于国内需求、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口关税税率、国际市场价格以及国外需求等多种因素.相对而言,我国货币价值上升会刺激国外对我国的进口其中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口价值的影响是双重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会直接降低进口产品价格、扩大进口数量,但进口数量的增加又会刺激进口价格的提高,又间接抑制进口数量的增加.
四、增加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美联储宣布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肯定会对新兴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很大程度上会引发资本流向新兴市场国家,而中国就是这新兴国家之一,将引发进口商品涨价进而造成通胀,这就是输入型通货膨胀,这种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加明显.中国面临的资产价格压力很大.当前物价水平上涨的压力不容忽视,年底物价可能超出年初预期,实际通胀也可能有所上升,明年通胀形势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五、对失业率的影响
中国商品历来以“价廉物美”打入世界市场,此次的量化宽松政策必然会影响中国产品的出口,对出口型企业将带来较大冲击,提高出口厂商的风险,从而抑制厂商的出口冲动力,促进企业成本上升,降低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企业出现倒闭,进而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经济可能出现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然后就直接减少了就业机会;随着热钱的流入,引发中国政府的加息政策,这样企业的贷款成本上升,抑制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企业贷款额会降低,企业不会扩大规模,甚至会缩小规模,给社会的就业率带来很大压力,由此引起失业率的进一步增长.
六、资产泡沫增加
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引起的人民币升值,会造成资金大进大出,产生宏观金融风险.其次,从过去人民币升值的实际情况来看,升值方式下所累积的热钱(热钱: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入是令人担忧的,一定要警惕.升值越快,导致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会变得越高,热钱流入的规模则越大,产生螺旋式影响.热钱流入中国,会产生局部过热与局部过冷现象.热钱主要在作用于房地产和股票,它将导致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提升,并且股票的价格也上升,资产泡沫增加,股市催生新一轮泡沫,制造了虚假的经济“暖流”,对一些市民和投资者造成误导,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投机之风.
七、被动调整货币政策
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有着很直接的影响,它将使中国跟着被动的调整货币政策.如果中国不跟随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将可能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造成更大的影响.9月份以来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的明显增长,表明外汇正在加速流入中国.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再次提速,无疑给人民币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将被迫加大基础货币的投放,从而促使流动性过剩的加剧.为了有效控制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中央银行只能采取被动紧缩措施.而一旦中央银行开始加息,将会进一步拉大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差,同时促使人民币升值,这两个因素反过来又进一步吸引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使得人民银行被动增加货币发行.

美国为什么频繁干预中国的货币政策

8. 美国为什么总优先采取经济制裁的手段?

      说美国“优先采取经济制裁手段”,那真是对美国客气了!美国“优先”采取的手段往往是“军事先行,经济紧随”,那就是先把战火点燃,挑起战事,然后才是动用所谓的“经济制裁”的大棒,除了尽显“霸权之势”,那就是“利益之谋”。

      人们早已认清了美国的那副嘴脸,那就是一个到处插手、挑事的“好事者”“闹事者”“拱火者”,不断制造国家之间的对抗、对立,造成地区之间的紧张局势。可以说,哪里有枪炮声,哪里就有美国的“印记”。可以说,如今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拨开迷雾,都可以看到美国的身影在到处晃动。
      美国就是一个以“利益”为导向的国家,说其“唯利是图”那真是恰到好处。美国每天的喋喋不休、到处插手,煽风点火,添油加醋,费尽心机,其最大的动力、最直接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自身的一己私利。那么,究竟是优先采用经济制裁手段还是优先直接军事出击,那都是围绕自身利益进行衡量之后的结果。
      这次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中,美国貌似“优先”采取了经济制裁的手段,其实早已经是采取了“军事手段”的,比如之前给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接着进行“军事煽动”等,这些不都是进行就赤裸裸的“战争拱火”吗?
      等到把战火点燃以后,美国就开始“经济制裁”了。

      当然,美国也会直接军事出击的,比如入侵伊拉克、出兵阿富汗之类,便是直接军事出击了。而军事出击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经济利益。
      此外,即使貌似是采用了经济手段,而其骨子里是通过经济制裁来催化“战争”,只是把战场安排在了他国的土地上。不管是伊拉克战争,还是阿富汗战争,以及此次在乌克兰土地上的俄乌战争,无不是美国到处“拱火”的结果。
      其做法往往是这样的:在世界各地寻找好了“动乱目标”之后,然后就拼命去煽风点火,最终结果引起战火,结局就是乱中“渔利”。其操作手段早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实现经济制裁,事实上就是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搏杀之烈不亚于真枪实弹的战争。

      美国到处挥舞着“制裁”的大棒,今天制裁这个,明天制裁那个,其霸权之心暴露无遗。不过,任何一种“制裁”与“战争”都一样,都是一把双刃剑,甚至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比如,被称为“核弹”级别制裁的“对俄切断SWIFT关联”,就是两败俱伤的手段。因为美国动不动就这样去制裁,只能让被制裁国就会抛弃美元而使用其他支付手段,最终还是不断弱化“美元霸权”地位。
      可以肯定:长此以往,不过是自我掘墓!